帳號:
密碼:
CTIMES / 邊緣運算
科技
典故
Unix是怎麼來的?

不管是IBM 的AIX、Sun 的Solaris、HP 的HP-UX、還是Linux等等,都是源自1969年AT&T貝爾實驗室(Bell Labs)所開發出來的Unix,回顧這段歷史,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計劃是重要的關鍵。。
MIC:2022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將衰退10.3% (2022.07.15)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觀測主要資訊產品,預估2022年全球筆電出貨2.2億台,較2021年衰退10.3%,全球桌機出貨7,984萬臺,衰退2.7%,歷經2020、2021年疫情驅動PC市場高成長,本來即預期2022年宅經濟效益收斂,卻遭逢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實施封控等影響,加劇全球經濟衰退與通膨,降低市場消費信心
Software Republique宣布智慧安全可持續出行計畫初戰告捷 (2022.07.14)
Atos、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es)、Orange、雷諾集團(Renault Group)、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泰雷茲(Thales)宣布成立Software Republique至今已滿一年,這個以智慧安全永續出行為己任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在第六屆Viva Technology科技博覽會上展示了第一階段的成果
藍牙低功耗音訊規格全部就緒 支援廣播音訊之產品將問世 (2022.07.13)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完成定義新一代藍牙音訊技術,也就是低功耗音訊 LE Audio 的全套技術規格。低功耗音訊優化無線音訊表現,強化對助聽器的支援,並且導入Auracast廣播音訊,這項全新的藍牙功能將提升我們與他人、周遭環境互動的方式
台灣松下攜手NTT與NTT DATA 以Salesforce提升客戶體驗 (2022.07.12)
台灣松下銷售 (PSTW)透過生活家電與建材設備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在工廠、商業設施、公共建設等場域,運用軟硬體的整合推進Total Solution,滿足業主現場的需求。為了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R&S新款超寬頻測試方案 通過FiRa協會PHY一致性驗證 (2022.07.12)
隨著R&S CMP200無線電通信測試儀新型超寬頻(UWB) PHY測試套件問世,Rohde & Schwarz現在已能提供PHY一致性測試工具(PCTT ),以支援由FiRa協會指定的UWB PHY層的一致性測試。 Rohde & Schwarz宣佈將提供經過FiRa驗證的超寬頻(UWB) PHY一致性測試工具(PCTT),以支援開放和標準化UWB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Aruba:73%亞太企業認為最佳化營運效率是企業首要考量 (2022.07.12)
Aruba發布新研究成果,內容調查了高效能網路與安全解決方案對需要網路連線與智慧化功能的高科技製造業有何影響。這項委由Forrester Consulting進行調查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12個月中,亞太區每四家製造業者就有三家把創新和自動化列為能提升營運效率與靈活性的優先考量關鍵
趨勢科技:電子郵件仍是首要攻擊途徑 威脅年增101% (2022.07.08)
趨勢科技在2021年共攔截了3,360萬次以上的雲端電子郵件威脅,較前一年暴增101%。如此大幅度成長的電子郵件攻擊數量,顯示電子郵件仍是網路攻擊的首要途徑。 趨勢科技威脅情報副總裁 Jon Clay 表示:「每一年,我們都會看到威脅情勢出現一些創新,而企業的受攻擊面也會隨之演變,但我們發現電子郵件依然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威脅
Seagate將協助中研院氣候研究團隊打造「台灣製造」氣候模組 (2022.07.08)
Seagate繼去年協助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氣候團隊建置專屬台灣的第一階段氣候預測模組(TaiESM),並成功加入國際氣候研究計畫後,今年將持續力助該研究中心朝向第二階段目標 - 打造 100%「台灣製造」的台灣氣候預測模組 (TaiESM),並帶領由台灣產官學界共同組成的氣候研究國家隊一同邁向國際、達成全球淨零碳排目標
洛克威爾:亞太企業加速智慧製造應用 目標速度領先全球 (2022.07.07)
洛克威爾自動化旗下雲端原生智慧製造平台Plex Systems發佈其第七份「智慧製造概況」年度研究報告。根據最新研究顯示,2021年全球在智慧製造相關應用加速了50% 且有助於企業解決目前產業內所面臨的關鍵挑戰;綜觀全球現況
美光擴大NVMe SSD產品陣容 為高效能儲存提供更多選擇 (2022.07.07)
美光科技推出兩款全新消費級儲存裝置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和Crucial P3 NVMe SSD,進一步擴大Crucial屢獲殊榮的NVMe SSD產品陣容。全新Crucial P3 Plus SSD產品線提供極具吸引力的性價比指標,循序讀/寫速度高達5000及4200MB/s,而新一代Crucial P3 SSD的也提供讀/寫速度高達 3500及3000MB/s
AWS宣佈成立量子網路中心 邁向量子運算新里程 (2022.07.07)
AWS宣佈成立AWS量子網路中心(Amazon Center for Quantum Networking,CQN),致力於解決量子運算在基礎科學和工程方面的挑戰,並為量子網路開發新的硬體、軟體和應用。AWS量子網路中心為AWS在量子運算領域豎立一個嶄新的里程碑,並將以量子運算中心和AWS量子解決方案實驗室為基礎,進一步推動量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
IBM:企業透過AI彌補關鍵技能缺口 實現流程自動化 (2022.07.05)
IBM發表市場調查報告《2022 年全球AI 科技使用現況》,資料顯示全球企業採用 AI科技 (以下稱AI) 的比例持續成長,達到35%,比前一年 (2021年) 上升4%。其中 IT維運、安全及威脅偵測、業務流程自動化是目前AI應用最熱門的領域;三分之一 (33%) 的受訪企業已經採用智慧維運 (AI for IT Operations;AIOps)
愛立信:2022年5G用戶可望突破10億 (2022.07.05)
最新版的《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預測全球5G用戶數將在2022年底突破10億大關,到了2027年,全球行動用戶數預計將達到44億,相當於近半數行動用戶皆使用5G。目前全球5G滲透率以北美和東北亞市場最高,約20%
ST與Metalenz合作提供光學超結構透鏡技術 (2022.07.04)
Metalenz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宣布推出VL53L8直接飛行時間(Direct Time-of-Flight,dToF)感測器。 Metalenz的超結構光學透鏡技術是哈佛大學的技術研發成果,可以取代現有結構複雜的多鏡片鏡頭
SAS收購Kamakura以推動風險技術創新 助金融業迎向波動時代 (2022.07.01)
SAS收購總部位於檀香山的 Kamakura 公司。私人公司 Kamakura 提供專業的軟體、數據與顧問服務,幫助各類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與退休基金等等,管理各種金融風險
達梭攜手台灣合作夥伴與大學 培育未來高科技菁英 (2022.07.01)
面對台灣近年加速推動的數位發展與產業轉型,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es)攜手本地合作夥伴與北中南高等教育學府,共同推動人才培訓與專業知識課程,希冀透過提供產學無縫接軌的培育計畫
新興處理核心 定義未來運算新面貌 (2022.06.30)
從雲端到智慧終端,運算處理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塑造幾乎所有服務和產品的功能,並定義著未來運算的面貌。特別是AI議題發酵,處理器還必須加入機器學習的能力
AWS提出四大指導方針 成就數據驅動型企業 (2022.06.30)
企業的資料量正以指數型的速度成長,如何將巨量資料煉成金,並成為「數據驅動型組織」,是現今許多企業的關鍵課題。富比士曾指出,成為資料驅動型組織可以讓企業平均增加20%的收入,同時減少30%的成本
西門子與NVIDIA合作開創工業元宇宙 (2022.06.30)
西門子 (Siemens) 與 NVIDIA (輝達) 共同宣布擴大合作關係,雙方將攜手打造工業元宇宙及擴大使用人工智慧 (AI) 數位孿生技術,協助提升工業自動化的水準。 雙方合作的第一步
英特爾實驗室在整合光子研究取得進展 (2022.06.30)
英特爾實驗室宣布在整合光子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這是提升資料中心運算晶片之間以及整體網路通訊頻寬的下個技術疆界。最新研究以領先業界步伐的多波長整合光學為其特色,包含展示一款全面整合至矽晶圓的8波長分散式回饋(DFB)雷射陣列,提供十分良好的±0.25分貝(dB)輸出功率均一性,以及超越業界規範的±6.5%波長間距均一性

  十大熱門新聞
1 宜鼎推出 iCAP Air 智慧物聯空氣品質管理解決方案 透過即時空品數據自主驅動決策
2 數智創新大賽助力產學接軌 鼎新培育未來AI智客
3 凌華科技攜手立普思推出AMR 3D x AI視覺感知方案 助力NVIDIA Isaac 生態系統發展
4 研揚全新英特爾AI平台賦能,高效能AI算力工業級無風扇電腦BOXER-6647-MTH 強勢登場!
5 泓格科技「AIoT即刻啟動,打造ESG實踐力」研討會即將登場
6 台科大50周年校慶,研揚科技莊永順董事長獲頒「傑出貢獻獎」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