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半導體整合製造廠
科技
典故
功成身退的DOS作業系統

儘管DOS的大受歡迎,是伴隨IBM個人PC的功成名就而來,不過要追溯它的起源,可要從較早期的微處理器時代開始說起。
智慧感測 掌握AIoT脈動的關鍵一步 (2020.02.21)
感測器在進入AIoT時代後,變得更為重要。在萬物聯網的時代,感測器的使用數量將會比過往更多。再者,性能與應用思維的提升,感測系統的建置也要再次升級。
邁向AI與IC產業結合之路 (2020.02.18)
隨著AI應用日愈擴大且趨於複雜,運算能力成為當今推動AI發展的新動能。可以預見的是,硬體IC產業將陪伴新興AI產業的成長。本文敘述AI的長短處,以及AI神鷹設計理想的、互補的協同合作模式
聯發科與高通的5G晶片設計解析 (2020.02.14)
本文剖析聯發科與高通的5G晶片設計,一解5G晶片的設計關鍵。
一勞灸逸-智慧溫控灸療裝置 (2020.02.13)
本作品為一個自動化溫控灸療裝置,導入現今技術來克服上述問題。本裝置使用盛群微控制器作為核心控制晶片,搭配溫度感測器及馬達完成自動控溫的灸療裝置
智慧醫療產業前瞻 貿協揭開醫材應用新商機 (2020.02.12)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及「台灣國際醫材製造及零組件展」將於6月11~13日於南港展覽2館聯展,雙展以製造商、醫院、社區及居家環境構築,並擴大智慧醫療、智慧照護及新創展區,致力打造完整供應鏈的醫療生態系
手機視覺最佳體驗 行動GPU不可或缺 (2020.02.10)
許多智慧手機擁有更強大的GPU,這已成為行動玩家不可或缺的配備。今年將看到更強大的行動繪圖處理器,將用來處理4K畫質視訊畫面、億萬畫素相機,以及用於Wi-Fi 6和5G訊號解調器的增強型網絡模組
電池堆疊監控器大幅提高車用鋰離子電池性能 (2020.02.06)
本文介紹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的無線解決方案。無線通訊設計能夠提高可靠性並減輕系統總重量,進而增加了每次充電的行駛里程。
Wi-Fi發展20年:邁向無線自由之路(三)未來展望 (2020.02.05)
在 Wi-Fi 演進三部曲的最後一篇中,我們將提出無線標準的未來展望。
Wi-Fi發展20年:邁向無線自由之路(二)速度升級 (2020.02.04)
本篇文章是 Wi-Fi演進三部曲的第二篇,探討 Wi-Fi 如何進化為當今的高速連線技術。
Wi-Fi發展20年:邁向無線自由之路(一)早期發展 (2020.02.03)
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首先介紹 Wi-Fi 的歷史,瞭解這項技術如何克服種種技術挑戰,演變為現今具備超快速度與高度便利性的無線標準。隨後,我們會探討 Wi-Fi 的未來展望
汽車趨勢 – 超級電子駕駛艙和延展顯示器之興起 (2020.01.30)
目前市場上「延展」螢幕外觀標準有非常多不同的定義,但一般來說,延展螢幕非常寬,寬度通常為4k或更高,但高度非常窄。
台灣記憶體產業將風雲再起 (2020.01.30)
台灣的記憶體廠業在經過多年的洗鍊後,已經具備了挑戰領先者的實力,再加上5G與AI等新應用的助力,可能真的有機會變成產業的領先者。
ST獨佔飛時測距感測器領域鰲頭 (2020.01.17)
智慧化時代來臨,各類型感測器的應用越來越深,ST影像產品部技術行銷經理張程怡指出,應用的普及與技術突破是相互刺激成長,近年來ST的ToF(Time of Flight;飛時測距)感測器就是如此,過去ToF大多只單純作為距離偵測,不過在智慧化概念的成熟下,市場需求快速擴大,除了手機之外,各種工業、家電設備,也將建置ToF以強化其功能
Alexa Built-in基於MCU的解決方案降低製造商入門檻 (2020.01.13)
本文回顧與Alexa配合使用的產品與內建Alexa的產品之間的差異,並且討MCU和MPU之間的差異,以理解為什麼使用基於AWS IoT Core的 AVS整合服務來提供Alexa內建功能...
克服電化學氣體感測的技術挑戰 (2020.01.06)
未來的氣體感測器必須精準量測大幅降低的濃度、對目標氣體的偵測更有選擇性、使用電池維持更久的工作時間,以及更長時間提供一致的效能,並持續安全且可靠的工作
IO-Link技術與意法半導體 (2019.12.27)
所有的工業製造商,無論規模大小,都在升級生產設施、製造能力和工程服務,以朝向工業4.0的概念或智慧工業轉型。
具物聯網功能之量測插座 (2019.12.26)
本作品為設計一個具有物聯網功能及數據監控與量測的插座,透過電力線傳輸技術,解決家中網路佈線及無線網路訊號強度的問題。
零功率損耗小型非接觸式電流感測器 (2019.12.20)
市場急需兼具小尺寸、低損耗、高可靠性的電流感測器。ROHM以高靈敏度、低消耗電流的MI元件,研發出完全無需接觸即可進行電流檢測的新產品。
感測器性能如何支援狀態監控解決方案 (2019.12.19)
結合基於MEMS技術的新一代感測器與診斷預測應用之先進演算法,擴大了量測各種機器和提高能力的機會,並且能有助於高效率地監控設備,延長正常運作時間,改善製程品質,提升產量
瞭解PFC對實現高效能至關重要 (2019.12.16)
PFC的各種控制方案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系統的需要而開發的,但總目標都是降低輕載下的開關損耗和較重負載下的導通損耗。

  十大熱門新聞
1 SEMICON Taiwan 2024下月登場 揭櫫半導體技術風向球
2 工研院突破3D先進封裝量測成果 新創公司歐美科技宣布成立
3 工研院攜手聯發科開創邊緣AI智慧工廠 整合平台降低功耗50%
4 工研院:製造業趁勢AI年成長6.47% 半導體產值首破5兆
5 亞灣2.0以智慧科技領航國際 加速產業加值升級
6 [SEMICON] 台達攜UI結合AI數位雙生 強化半導體設備軟硬體創新
7 SEMI提4大方針增台灣再生能源競爭力 加強半導體永續硬實力
8 高通執行長將於COMPUTEX 2024 分享智慧裝置上的生成式AI運算
9 TrendForce:台灣強震過後 半導體、面板業尚未見重大災損
10 國科會擴大國際半導體人才交流 首座晶創海外基地拍板布拉格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