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Cpu
科技
典故
第一顆電晶體(Transistor)的由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貝爾實驗室開始一項研究計畫,目標是研發出一種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大、更快速且可靠的裝置來取代真空管。1947年12月23日,由貝爾實驗室研發的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優點是體積更小、更可靠、且成本低廉,不僅孕育了今日遍及全球的電子半導體產業,同時也促成電訊電腦業、醫學、太空探測等領域產生戲劇性的改變。
高通攜手運算夥伴 為 PC打造產業動能 (2022.01.10)
高通技術公司強調在推動PC產業過渡至以Arm為基礎的運算架構的進程中,獲得的生態系夥伴的廣泛支援。高通的Snapdragon運算平台產品組合已驅動多家PC廠商的多款創新裝置,為超過200家正在測試或部署Windows on Snapdragon和二合一筆記型電腦的企業客戶帶來出色的連網能力、AI加速體驗和強大的安全性
劍指行動運算龍頭寶座 AMD發表全新Ryzen處理器 (2022.01.05)
搶在CES 2022首日,AMD於線上發表會中,發表全新AMD Ryzen 6000系列行動處理器,該處理器採台積電6奈米製程,以及全新Zen 3+核心架構,並內建基於全新AMD RDNA 2架構的顯示核心
Arm:元宇宙虛擬應用需極致運算速度與峰值效能 (2022.01.04)
隨著5G普及加上元宇宙等新興議題持續發酵,也為行動運算市場帶來了全新的需求。Arm資深市場策略經理呂建英指出,這些應用首先都需要更高的解析度、以及更高的幀率
英特爾oneAPI 2022開發工具包為開發人員加值 (2021.12.23)
英特爾今日推出oneAPI 2022工具包。新款強化後的工具包擴展跨架構功能,為開發者加速運算提供更好的使用效率和架構選擇。新功能包含全球首款實現CPU和GPU的C++、SYCL與Fortran、資料平行Python統一編譯器,先進加速器效能模型與調整,以及AI與光線追蹤視覺化工作負載效能加速
Ubuntu針對英特爾新一代處理器優化 供物聯網新創加速導入 (2021.12.07)
英商科能 (Canonical) 發佈了第一個針對下一代英特爾物聯網平台最佳化的 Ubuntu 版本,可滿足多樣化垂直產業對智慧邊緣運算的獨特要求。 英特爾與英商科能 (Canonical) 兩家公司都致力於在 Ubuntu 上實現英特爾物聯網平臺的特定功能,如即時效能,可管理性,安全性和機能安全,以及允許使用者利用其改進的 CPU 和圖形處理效能
AMD EPYC處理器為AWS全新通用型運算實例挹注效能 (2021.12.01)
AMD宣布Amazon Web Services (AWS)推出通用型Amazon EC2 M6a實例,進一步擴大採用AMD EPYC處理器。M6a實例採用AMD第3代EPYC處理器,AWS表示,其性價比相較前一代M5a實例提升高達35%,且成本比基於x86架構的EC2實例降低了10%
Supermicro加速交付HPC叢集 提供全方位IT解決方案 (2021.11.19)
Super Micro(SMCI) 正透過系統和叢集層級的創新,擴大其 HPC 市場觸及範圍,覆蓋更大規模的產業。憑藉其 Total IT Solutions,融合 HPC 和 AI,Supermicro 將能用更快、更低成本的方式,為科學研究機構,還有製造、生命科學和能源勘探等各行各業的企業客戶提供完整的機櫃級解決方案
AMD第3代EPYC處理器為IBM Cloud裸機伺服器挹注效能 (2021.11.11)
AMD宣布IBM Cloud採用AMD第3代EPYC處理器擴展其裸機(bare metal)伺服器方案,滿足客戶要求嚴苛的工作負載與各種解決方案需求。全新伺服器配備128核心、高達4TB的記憶體以及每台伺服器配置10個NVMe,讓使用者發揮AMD EPYC 7763處理器的高階雙插槽運算效能,為IBM Cloud第一款雙插槽平台的裸機方案
Imagination先進光線追蹤GPU 可為行動應用實現桌機視覺效果 (2021.11.05)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出旗艦款圖形處理器(GPU)智慧財產權(IP)產品IMG CXT,同時其PowerVR Photon光線追蹤架構亦隨該IP首次亮相。 透過增加Photon硬體光線追蹤功能,IMG CXT實現了GPU IP的再次重大躍進,為遊戲和其他圖形處理應用場景提供優質性能
Intel Innovation聚焦新產品、科技與開發者工具 (2021.10.28)
在首屆Intel Innovation活動之中,英特爾回歸了以開發者為本的精神,強調對社群的重新承諾和跨越軟體與硬體的開發者優先策略。英特爾宣佈了一系列新產品、開發者工具和技術,專注於成就開放生態系統,確保開發者可以選擇使用他們所偏好的工具和環境,並在雲端服務提供者、開源社群、新創企業等方面建立信任和夥伴關係
英特爾與新合作夥伴推動神經型態運算發展 (2021.10.01)
英特爾推出Loihi 2,為其第2代神經型態(neuromorphic)研究晶片,以及一款用於開發神經啟發應用程式的開放原始碼軟體框架Lava。展現英特爾在推動神經型態技術方面的不斷進步
AMD:AI處理器能源效率將於2025年提升30倍 (2021.10.01)
AMD宣布在2025年之前,將在加速運算節點上執行人工智慧(AI)訓練與高效能運算(HPC)應用的AMD EPYC CPU與AMD Instinct加速器的能源效率提升30倍。為實現此遠大目標,AMD運算節點能源效率的提升速度必須比過去5年整個產業的提升速度快2.5倍
NVIDIA人工智慧感知技術將走進ROS開發者社群 (2021.09.23)
所有移動的事物都將變成自主模式,所有自主的事物都需要先進的即時感知功能。NVIDIA (輝達) 宣布其最新計畫,旨在為 ROS 開發者社群提供一套感知技術。這項計畫對於想把先進的電腦視覺及人工智慧 (AI)/ 機器學習 (ML) 功能加入其基於 ROS 架構的機器人應用程式的開發者來說,將能縮短他們的開發時間,並提升執行效能
Intel:運算需求複雜性提升 驅動新技術是大勢所趨 (2021.09.09)
業務運算需求的多變與複雜性不斷提升。僅使用數年的伺服器已無法有效地支援當今對於商業智慧、加速和敏捷等工作負載的需求。新的商機、客戶和工作負載,驅動新工具和技術已是大勢所趨,英特爾與產業領導者和解決方案提供者共同合作,提供完整的專業級解決方案
瑞薩透過micro-ROS簡化RA MCU在專業機器人的應用開發 (2021.09.02)
瑞薩電子與中介軟體解決方案供應商eProsima共同宣布其用於RA MCU的EK-RA6M5評估套件,已列入micro-ROS開發框架官方支援的硬體平台。micro-ROS是MCU用的工業機器人操作系統。瑞薩與micro-ROS框架的主要開發商eProsima合作,將micro-ROS移植到RA MCU中,簡化用於物聯網和工業系統的專業機器人應用程式的開發
AMD EPYC處理器助美國能源部邁向Exascale等級運算未來 (2021.08.31)
AMD宣布美國能源部(DOE)的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選用AMD EPYC處理器為全新Polaris超級電腦挹注動能,讓研究人員為即將在阿貢國家實驗室推出的exascale等級超級電腦Aurora做好準備
英特爾公布CPU、GPU和IPU重大世代架構轉換 (2021.08.20)
英特爾加速運算系統及圖形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Raja Koduri 和英特爾架構師們,於2021年英特爾架構日提供關於兩款全新x86核心架構的細節;英特爾首款混合式架構,代號「Alder Lake」
搶攻消費性市場 英特爾推出全新繪圖品牌Arc (2021.08.17)
英特爾發表即將推出的消費級高效能圖形產品品牌:Intel Arc,Arc品牌將涵蓋硬體、軟體與服務,並橫跨至數個硬體世代;第一世代植基於Xe-HPG微架構,代號Alchemist(先前稱為DG2)
高速傳輸時代來臨 群聯推PCIe 5.0高速介面IC (2021.08.12)
隨著巨量資料以及數位化時代來臨,高速資料傳輸已成為現今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然而,隨著高速傳輸世代的演進,所伴隨的是系統設計的複雜度提升以及訊號傳輸時所造成的衰減現象
TI:新一代微控制器需具備處理器級運算與簡易設計 (2021.07.14)
在很多不同的應用情境中,MCU除了要具備即時控制的能力之外,還必須要能夠即時對環境變化做出因應。很多時候,MCU還必須在不同系統間相互合作,並跨不同節點進行溝通

  十大熱門新聞
1 蘇姿丰:AMD將在AI的下一階段演進扮演關鍵角色
2 AMD擴大AMD Advantage計畫 為更多玩家帶來遊戲體驗
3 萊迪思以中階FPGA系列產品 推動AI創新時代
4 Microchip推出dsPIC數位訊號控制器新核心 提高即時控制精確度和執行能力
5 Intel Core Ultra透過新vPro平台將AI PC延伸至企業應用
6 AMD:AI是運算的未來 為端對端基礎架構挹注動能
7 黃仁勳:運算技術的創新 將驅動全新工業革命
8 AMD擴展商用AI PC產品陣容 為專業行動與桌上型系統挹注效能
9 Intel成立獨立FPGA公司Altera
10 英特爾攜手合作夥伴 助力AI PC創作新世代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