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974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台科大50周年校慶,研揚科技莊永順董事長獲頒「傑出貢獻獎」 (2025.04.01)
專業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邊緣運算平臺研發製造大廠—研揚科技,日前參加台科大50周年校慶,並於電子系所舉辦的研發成果展中展出「AI機器手姿態辨識」,獲得與會貴賓及台科大同學們的熱烈關注與詢問
香港大學研發可伸縮有機電化學電晶體 開啟穿戴科技新紀元 (2025.03.19)
根據.embedded.com的報導,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在穿戴式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發出可伸縮的有機電化學電晶體(OECTs)。這項創新技術結合了彈性、微型化和即時運算能力,有望徹底改變穿戴式裝置的舒適性和功能性
可水洗磁場感應技術 衣物變身智慧介面 (2025.02.27)
來自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創的可水洗、耐用型磁場感應電子紡織品,有望徹底改變衣物在科技領域的應用。 這項發表於《通信工程》期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如何將微小、靈活且高靈敏度的「磁阻」感測器,整合到傳統紡織製造相容的編織紗線中
Anritsu 安立知與聯發科技於 MWC 2025 合作驗證智慧 AI 天線技術 (2025.02.27)
本次 2025 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 (MWC2025) 期間,Anritsu 安立知將與聯發科技攜手,在聯發科技的攤位現場展示這項先進的智慧 AI 天線技術,讓參觀者親身體驗智慧 AI 天線如何提升使用者體驗,開創無線通訊的全新未來
日本研發出生物與機電混合機器手 肌肉組織驅動新突破 (2025.02.13)
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使用培養的人體肌肉組織的機器手。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培養的肌肉組織細條,捲成像壽司般的形狀,賦予手指足夠的收縮力量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2025.01.10)
當全球製造業邁入AI、5G與IoT技術交織的新世代,正在重塑未來生產模式,改變的不僅是工廠樣貌,更是整個產業鏈生態。新一代AIoT智慧工廠,也從傳統運搬輸送應用,更全面性擴及人、機、料、法、環等不同場域
CES 2025:Wearable Devices與RayNeo推出革命性AR眼鏡 (2025.01.09)
Wearable Devices與RayNeo宣布,雙方將攜手合作,推出搭載Mudra神經輸入手環的RayNeo X3 Pro眼鏡,重新定義擴增實境(AR)體驗。 Wearable Devices的Mudra技術透過高度精準的神經輸入手環進行手勢追蹤,無需視線內手勢,從而降低設備重量和功耗,並實現更緊湊、更時尚的設計
意法半導體生物感測創新技術進化下一代穿戴式個人醫療健身裝置 (2024.12.20)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推出了一款新生物感測晶片,用於下一代醫療保健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運動手帶、連網戒指或智慧眼鏡
工研院攜手公視打造AI手語主播 掌控資料庫加值應用 (2024.12.09)
為提升資訊平權,讓聽障朋友也能即時掌握重要氣象資訊,工研院攜手台灣公廣集團合作,打造全台首創「AI(人工智慧)虛擬手語氣象主播」!雙方於今(9)日舉辦「AI手語‧幸福台灣」記者會
物聯網結合邊緣 AI 的新一波浪潮 (2024.10.14)
物聯網規模展現指數型成長的態勢,而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正是眾多關鍵技術推手之一,因其能在物聯網邊緣實現資料分析、提供預測性見解與智慧決策,進而強化物聯網功能
恩智浦全新i.MX RT700跨界MCU搭載eIQ Neutron NPU打造AI邊緣 (2024.09.26)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推出全新i.MX RT700跨界MCU系列,支援人工智慧的智慧邊緣裝置提供動力,例如穿戴式裝置、消費性醫療裝置、智慧家庭裝置和HMI平台。i.MX RT700系列為邊緣AI運算的新時代提供高效能、廣泛整合、先進功能和能效的最佳化組合
Ceva榮獲維科杯·OFweek 2024中國汽車行業大獎 (2024.09.03)
全球半導體產品和軟體IP授權廠商Ceva公司宣佈,適用於行動、汽車、消費性和物聯網應用的低功耗超寬頻IP產品Ceva-Waves UWB,在中國的維科杯·OFweek 2024汽車行業年度評選中贏得「艙駕一體技術突破獎」
貿澤電子最新EIT技術系列探究突破性人機介面 (2024.08.05)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成為現今產業重視的課題,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推出其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EIT)技術系列中的最新一期,一探適用於日常生活裝置和工業應用的人機介面(HMI)的獨特屬性
觸覺整合的未來 (2024.07.28)
先進的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如今在專業領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與觸覺相結合時;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的數位互動的觸覺細微差別將與現實變得難以區分
人工智慧遇上工程塑膠:igus 加速永續工業 4.0 轉型 (2024.07.26)
智慧保養、低成本機器人、基於人工智慧的線上工具:igus 在漢諾威工業展上展示免潤滑、碳中和和未來自動化的先進解決方案 為了幫助企業應對工業 4.0 和碳中和生產轉型等挑戰
生成式AI刺激應用創新 帶動軟硬體新商機 (2024.06.13)
2024年台灣五大行業有近兩成比例,有意願或相關行動導入生成式AI,而AI的不同應用發展,正改變著企業的流程、產品創新、商業模式與生態。本文綜觀AI產業,就不同面向探討產業動態與分析市場供需變化
先進AI視覺系統—以iToF解鎖3D立體空間 (2024.05.29)
在整個AI產業中,視覺系統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由於iToF對於距離與空間的重現具有高度的可靠度外,還有解析度的優勢。本文敘述iToF感測和技術的原理、組成元件、距離計算方式及成像技術的應用
德系大廠導入AI服務先行 (2024.05.29)
台灣廠商仍然面對分別來自日、韓與中國大陸等對手的競爭加劇,未來勢必要透過軟體、智慧化服務等創新商業模式為產品加值,包含德系控制器或傳動元件等零組件大廠也延續工業4.0優勢,先行導入應用人工智慧(AI)先行
意法半導體智慧感測器系列新增分析密集動作的慣性模組 (2024.05.07)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6軸慣性模組(IMU)LSM6DSV32X,此為整合一個最大量程32g的加速度計和一個最大量程每秒4000度(dps)的陀螺儀,可測量高強度的動作和撞擊,包括預估自由落體的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TXOne Networks發布Stellar端點解決方案最新版可簡化OT資安
2 健保推遠端監測助攻 在宅急症照護更安心
3 茂綸登場NVIDIA GTC大會 展示全方位AI自動化解決方案
4 意法半導體全新 STM32WBA6 無線微控制器整合更多功能與效能,兼具電源效率
5 意法半導體發表 STM32U3 微控制器,進一步推動超低功耗創新 適用於遠端、智慧與永續應用
6 意法半導體 250W MasterGaN 參考設計加速高效與小型化工業電源供應器設計
7 ADI擴充CodeFusion Studio解決方案 加速產品開發並確保資料安全
8 Microchip推出多功能MPLAB PICkit Basic除錯器
9 意法半導體推出創新衛星導航接收器 加速精準定位技術普及,適用於車用與工業應用
10 新世代nRF54L系列無線SoC、nRF9151蜂巢式物聯網 SiP元件和其他領先創新技術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