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通:持續推動智慧型手機之外的業務多元化策略 (2022.01.03) 儘管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供應鏈環境的諸多挑戰,高通依然在2021會計年度創下營收新紀錄,持續推動智慧型手機之外的業務多元化策略,連續五個季保持半導體業務稅前利潤(EBT)超過100%的同比成長,並實現技術授權業務的穩定發展 |
 |
感測器中的AI – 嵌入式機器學習核心運行決策樹分類器 (2021.12.30) 人工智慧應用的市佔率穩步成長。為此,意法半導體提供廣泛的產品組合,輕鬆實現多級別的人工智慧應用。 |
 |
CTIMES資深編輯看2022年 (2021.12.29) COVID-19疫情波及,也出現許多跨域、跨產業線上活動。而活動內容仍然包括新產品或技術的發表、組織與策略的推出、國際型展覽、研討會,以及第一線廠商與專家的專訪 |
 |
是德科技IMS eCall驗證率先取得GCF認證 (2021.12.29) 是德科技(Keysight)取得全球認證論壇(GCF)的符合性測試案例認證,協助晶片供應商驗證基於IP多媒體子系統(IMS)上的汽車自動緊急呼叫(eCall)功能,並能透過4G LTE網路發揮更大的功用 |
 |
思科助長庚醫院導入Webex線上看診系統 (2021.12.29) 今年5月中,台灣疫情驟然升溫,政府緊急宣布啟動門診營運降載,暫緩健檢、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與美容服務等醫療應變措施。在此之前,思科(Cisco)與合作夥伴國眾電腦與聯慷資訊,協助長庚醫院全台院區在一個月內導入Webex視訊解決方案,使得長庚醫院成為台灣最完整使用思科產品的醫療院所,為長庚醫院進一步往智慧醫療邁進 |
 |
達梭與Atos合作為關鍵產業提供主權雲端平台體驗 (2021.12.28) 達梭系統與Atos共同宣佈推出全球合作夥伴計畫,該計畫內容為在主權環境(sovereign environment)對國防和醫療產業等關鍵敏感產業(sensitive industries)提供3DEXPERIENCE SaaS平台 |
 |
高通攜手企業夥伴 打造5G毫米波藝文展演空間 (2021.12.28) 高通技術公司與中華電信、啟碁科技、廣達電腦合作,在國家兩廳院場域建置全球領先的5G毫米波多維度展演空間,達成600Mbps的上傳速度,讓在兩廳院演出《神不在的小鎮》的現場演員 |
 |
Oracle Cloud災備方案助企業正常營運 落實業務連續性 (2021.12.27) 景碩科技 (Kinsus) 採用Oracle雲端基礎架構 (OCI),透過強力佈署災備方案(DR) ,推動公司正常營運,落實業務連續性概念。
景碩科技長期致力於投入封裝載板研發及製造,包含細線路、薄厚度、複雜結構等技術 |
 |
是德參加O-RAN全球插拔測試大會 加速推動O-RAN規格制定 (2021.12.27) 是德科技(Keysight )參加O-RAN聯盟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插拔測試大會,展示如何透過開放標準介面加速推動技術開發。
超過40家廠商、12家行動通訊業者,以及5家開放測試與整合中心(OTIC),使用Keysight Open RAN Architect(KORA)解決方案,驗證多廠商網路功能的整合性,以及O-RAN規格的相符性 |
 |
雲達科技深耕5G+AI應用 串聯生態系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2021.12.27) 雲達科技(QCT)於桃園總部與英特爾共同打造 5G Open Lab。該實驗室設立宗旨為提供完整5G網路整合驗證功能,將作為雲達與開放生態系合作的基地。雲達為連結5G生態圈、加速5G應用開發,成立 5G Open Lab,提供自行研發企業專網設備讓軟硬體解決方案夥伴進行端到端的整合開發與測試 |
 |
Arm:Armv9架構將導入所有行動裝置 (2021.12.24) Arm架構處理器在今天的世界中,幾乎已經存在於各種不同的應用層面中。特別是對於高效能運算以及低功耗效能需求若渴的智慧手機上。Arm全面運算解決方案於今年提出的Armv9架構,可以有效提升CPU、GPU與系統IP表現,並從系統層面帶來效能與效率,並進一步實現Arm全面運算策略下的三大關鍵支柱:運算效能、便於開發人員使用與安全性 |
 |
施耐德電機發布全球首創資料中心永續架構指南 (2021.12.24) 隨著世界變得更加自動化和數位化,資料中心產業正急速轉型以順應市場需求,「永續發展」也成為該產業的關鍵議題。許多資料中心業者紛紛對永續發展做出承諾,作為其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計劃的一環 |
 |
Digi-Key:工廠感測器數量遽增 部分領域加速成長 (2021.12.23) 感測器在消費型空間和家庭自動化中將率先首先被大量採用。包括溫度和濕度等感測器,在家庭恆溫器 (如 Google Nest 和 ecobee) 中十分常見。溫度感測器至今仍然是 Digi-Key 銷售第一的感測器類型,用途在最近幾年大增 |
 |
雲原生:邊緣雲端儲存彈性化 (2021.12.23) 現今包羅萬象的感測器及物聯網裝置可以收集雲端邊緣的大量資料,現有資料轉變成資訊與知識的方式及應用程式推陳出新,進而推動能保持彈性化、可擴充性及可靠性的雲原生運算方案 |
 |
ST升級NanoEdge AI Studio 簡化IoT和工業設備ML軟體發展 (2021.12.21)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機器學習開發工具NanoEdge AI Studio第三版,這是自年初併購Cartesiam後對該款機器學習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的首次重大更新。
新版NanoEdge AI Studio的問世正值AI功能從雲端向邊緣移轉之際 |
 |
Pure Storage:容器將成為企業競爭優勢 (2021.12.21) Pure Storage(NYSE:PSTG)Q3營收年增率(YoY)上升37%,所有產品線於全球市場皆實現二位數季度成長,今年更榮獲Gartner「主儲存魔力象限」與「分散式檔案系統與物件式儲存魔力象限」雙領導地位 |
 |
ST工業智慧感測器評估套件 加速收發器和MCU應用設計 (2021.12.14)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新款之STEVAL-IOD04KT1工業感測器套件可簡化開發者為獨立於現場總線的點對點雙向通訊、體積小的IO-Link(IEC 61131-9)感測器之應用開發。
該主機板整合了意法半導體的STM32G0微控制器和L6364W IO-Link收發器、IIS2MDC高精準3軸數位輸出磁力計,以及內嵌機器學習核心的ISM330DHCX iNEMO慣性量測模組 |
 |
HIRO部署新一代可擴充邊緣微型資料中心 (2021.12.14) 邊緣運算作為速度更快的(中間層)資料中繼技術,可在裝置中實現關鍵任務的即時回應。邊緣運算透過本機支援 AI,無需依賴雲端 AI,可顯著提升服務與應用。邊緣就是智慧決策的地方,決策何時將運算從邊緣移至雲端 |
 |
新一代可擴充邊緣微型資料中心部署 (2021.12.14) 使用模組化電源的分散式邊緣基礎架構,可以加速處理與資料傳輸,有助於實現散熱良好而且節能的緊湊固態EMDC設計。 |
 |
施耐德:企業應有效布局電力管理數位化 (2021.12.13) 隨著全球供應鏈積極響應減碳行列,「能源管理」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全球知名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借鏡高科技產業轉型經驗,呼籲台灣企業採用可持續化發展為中心的戰略,否則將失去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