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陳念舜
科技
典故
簡介幾個重要的Bus規格標準

總的來說,一系列與時俱進的Bus規格標準,便是不斷提升在電腦主機與周邊設備之間,資料傳輸速度、容量與品質的應用過程。下面我們就簡介幾個重要的匯流排應用規格標準。
VicOne與BlackBerry聯手 助SDV製造與車隊商快速辨別網攻 (2024.01.10)
為了有效節省機器運算能力資源與成本,提高阻絕網路攻擊品質。全球車用資安領導廠商VicOne今(10)日宣布與BlackBerry Limited合作,將在邊緣運算及雲端汽車數據存取端導入機器學習(ML)技術來提供資安洞見,共同強化汽車生態系的網路資安
應材與Google合作 推動下一代AR運算平台 (2024.01.10)
應用材料公司今(10)日宣布與Google合作,投入開發擴增實境(AR)的先進技術,旨在結合應材於材料工程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及Google提供平台、產品和服務,為下一波AR體驗打造輕量級視覺顯示系統,雙方將共同致力於加速開發多代產品、應用程式和服務
MIH攜手BlackBerry IVY 開創下一代電動車連網服務新紀元 (2024.01.10)
美國消費電子展(CES 2024)持續進行,MIH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今年也延續先前與BlackBerry QNX建立的夥伴關係,宣布由MIH聯盟提出的電動車(EV)參考設計,包括為共享服務而設計的Project X及後續的乘用車、商用車,將採用BlackBerry IVY平台
研華公布2023年營收減6.08% 樂觀看待今年中長期營運展望 (2024.01.09)
甫走過2023年全球經濟景氣低谷,先後面臨全球高通膨、地緣政治及中國大陸復甦不如預期等多重挑戰。研華公司今(9)日公布2023年12月份合併營收為新台幣48.12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56.35億元年減14.61%;累計全年合併營收達645.68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687.45億元年減6.08%
[CES] 博世展出永續節能解決方案 涵蓋交通、建築及生活領域 (2024.01.09)
基於過去50年來全球能源消耗翻倍,並以每年約2%速度持續成長,而化石燃料目前仍約占全球能源消耗80%。博世集團則強調無論是在道路上還是在家中,都持續推動永續能源應用以及電氣化解決方案
經濟部率新創參加CES展 電動車與物聯網領域紛傳捷報 (2024.01.09)
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4即將於1月9~12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今年台灣由經濟部帶領14家新創團隊,產品範圍涵蓋電動車充電樁、電動車固態電池技術、智慧電動巴士整合系統、航太複合材料、半導體材料、物聯網、智慧農業等領域
工研院前進CES 2024 聚焦AI、機器人、顯示器 (2024.01.08)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4)將於美國時間9日起連展四天,工研院在經濟部、文化部支持下,於美國時間7日參加CES 展前記者會(CES Unveiled),第八次登上全球最大並具規模的年度科技盛會秀創意
[CES] 三星與Tesla聯手 串聯電動車與智慧宅 (2024.01.08)
三星電子今(8)日宣佈將與Tesla建立服務整合,並將於CES 2024揭示相關應用。未來將可透過SmartThings Energy,串聯Tesla的開放API與旗下Powerwall、Solar Inverter、壁掛式充電座(Wall Connector)充電解決方案、電動車(EV)等產品,將進一步延伸SmartThings Energy串聯領域,提升住宅能源體驗
Ansys攜手NVIDIA 加速自駕車開發與驗證流程 (2024.01.08)
為確保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度,Ansys於今(8)日宣佈用戶可將Ansys AVxcelerate Sensors導入NVIDIA DRIVE SIM此一基於場景的自駕車模擬器(Autonomous Vehicle;AV)中,並由NVIDIA Omniverse支援該平台驅動
[CES] 凌華攜手TIER IV、友達 展示自駕與智慧座艙安全高效技術 (2024.01.08)
即將在2024年1月9~12日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 2024展覽會期逐日逼近,長年專注於提供邊緣運算解決方案的凌華科技,今(8)日也發表與TIER IV(Autoware Foundatio(AWF)創辦人、友達光電等業界領導者深度合作,展示包含車輛AI運算平台及智慧座艙網域控制器,目前投入在商用自駕車硬體解決方案和智慧座艙等技術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CBAM首波申報倒數計時 貿易署實戰輔導業者因應 (2024.01.07)
面對全球首次歐盟CBAM實施,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繼去(2023)年已經辦理一系列輔導說明會,再於日前辦理2024年度首場「歐盟CBAM填報實戰說明會」,提醒出口業者1月底就是第一次申報的期限,且今年上半年兩次的申報資料,仍可在7月底前修正
電動車助溫室氣體減量 台灣2023年汽機車營業額將破7,500億元 (2024.01.05)
雖然最近因為環境部在2023年底修正公布的「空污排放增量抵換處理原則」,引發爭議不斷。惟依經濟部今(5)日最新發表統計顯示,近年來台灣電動車銷量大幅成長,預估在2023年汽機車零售業營業額可望突破至新台幣7500億元續寫新高,料將有助於未來台灣檯面上減少排碳及溫室氣體數據
台廠掌握智慧座艙專利布局 發掘資通產業無窮商機 (2024.01.04)
因應現今各種5G、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車用晶片和操作系統等新興科技的發展;且消費者早已習慣於智慧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對於汽車要求的層次也從移動交通工具,轉化為生活中的的第三空間,並衍生出「智慧座艙」的概念
SEMI:2024年半導體產能將創3,000萬片新高 (2024.01.04)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4)日公佈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 WFF),全球半導體產能繼2023年以5.5%成長至每月2,960萬片晶圓(wpm, wafers per month)之後,預計2024年將增速成長6.4%,突破3,000萬片大關
日本強震對半導體業影響可控 惟曝露供應鏈風險 (2024.01.03)
剛度過2024年跨年假期,日本石川縣便在元旦當天下午發生規模7.6強震,讓台日半導體業者在假期不平靜,包括矽晶圓、MLCC及多間半導體廠停工檢查。依半導體供應鏈業者初步了解
2023年新能源車統計出爐 中國大陸出口及占比居首 (2024.01.03)
即使2023年以北美為主的新能源車市場雜音不斷,但以中國大陸為首的新能源車產業仍持續在全球開疆闢土。根據TrendForce最新出爐的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包含BEV、PHEV、FCV)預估約1,280萬輛,各區域市場銷售占比分別為大陸60%、西歐22%、美國11%、其它區域6%等,大陸市場需求明顯領先
國科會結合晶創台灣與AI行動計劃 推廣所需硬體和應用 (2024.01.02)
為回應近期外界質疑,國科會日前再度說明台灣在人工智慧(AI)推行策略,除了行政院已自2018年起,推動為期4年的「台灣AI行動計畫1.0」(2018-2021年)。並隨著近年來各國將AI視為重要的戰略性科技,又在2023年陸續核定「台灣AI行動計畫2.0(2023~2026年)」、「晶創台灣方案」等政策,聚焦結合台灣晶片半導體優勢與生成式AI發展
投資台灣方案即將屆期 掌握AI和電動車商機有成 (2024.01.02)
歷經3年疫情影響及全球淨零減碳等趨勢下,促使人工智慧(AI)和電動車成為下一波科技發展重點。而台灣則適於2019年起推出「投資台灣3大方案」,吸引台商回流打造韌性供應鏈,得以不畏美中貿易戰和疫情斷鏈的衝擊,掌握目前AI和電動車等主流產業商機
明基醫Q1啟動印度製造 搶占高成長醫材商機 (2023.12.30)
在地緣政治衝突下,「印度製造」近年來更蔚為風潮,身為當地手術室設備進口第一品牌明基醫日前也宣布,即將於2024年Q1與策略合作伙伴攜手,在印度首府清奈建立生產手術室設備的基地,以符合其「在地製造」政策,並強化公立醫院服務與醫療通路佈局,搶占未來印度醫材在地製造500億美元的高成長商機
經濟部發表2024年經濟趨勢 預估成長率降為2.3% (2023.12.29)
適逢年關將近,經濟部也在今(29)日發表對於當前經濟趨勢的看法,並指出受到地緣政治衝突、通膨與升息影響,削弱終端商品需求,並導致產業鏈擴產放緩。依國際預測機構S&P Global在12月15日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7%,低於上年的3.1%;明年則因終端消費動能回溫緩慢,供應鏈保守以對,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降為2.3%

  十大熱門新聞
1 工研院攜手嘉聯益、資策會 推動低碳節能PCB軟板
2 瀧澤科展出首台ISO14955車銑複合機 綠色智慧機械群集TMTS亮相
3 友達宇沛助製造業實現永續未來 首屆淨零研討會高雄登場
4 TPCA:AI帶動IC載板重返成長 2024年全球市場將達153.2億美元
5 SEMICON Taiwan 2024下月登場 揭櫫半導體技術風向球
6 博世收購江森及日立暖通空調業務 居家舒適科技業務可望倍增
7 工研院攜手日本東芝 以虛擬電廠強化台灣電網韌性
8 igus斥資逾億打造 中科新廠暨亞洲技術研發中心動土
9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10 工研院突破3D先進封裝量測成果 新創公司歐美科技宣布成立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