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鋼股東會紀念品的侵權爭議談起 (2022.05.30) 今(2022)年4月各大媒體報導了一則新聞,稱有一設計公司影射中鋼111年股東會紀念品「精緻鈦ONE戶外型環保餐具」有抄襲之嫌。報導也提及,中鋼的回應稱該紀念品的承製公司也有取得新型專利,故無侵權問題云云 |
|
我比你還早發明,只是沒有申請專利而已 (2022.03.21) 我國企業篳路藍縷於國際競爭、漸露頭角之際,常威脅到先入市場的國外企業,進而遭到這些先入者以專利訴訟阻礙。當面臨到這樣的干擾時,我國企業應有因應的策略與模式 |
|
專利運用的「新」模式─專利承諾授權 (2022.01.26)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各國人民的經濟、生活都受到巨大的衝擊。全球科技廠商均卯足全力研發相關的解決、因應方案。除了適用於第1線的醫療、防護的技術外,甚至如賣場的購物推車1、電梯的控制按鈕2也開始有滅菌、抑菌的設計 |
|
專利融資─專利真的可向銀行借錢?! (2021.11.26) @內文:大約一個月前,國內報紙報導[註],成功大學張明熙教授發明、技轉給永福生技公司的專利,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擔保下成功獲得融資1億元,報導稱此「創下我國學界技轉廠商以專利與技術融資的最高紀錄」 |
|
專利不只是保護工具 更是技術競爭資訊來源 (2020.07.31) 在此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專利、技術與人才已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策略工具。技術長們看待專利的態度,也應從單純作為被動的法律保護工具,進化到作為產業競爭資訊的載具 |
|
技術長的專利錦囊(5) - 切勿輕忽第1次答辯的重要性 (2019.12.13) 保護範圍不足的專利甚至比沒有專利還糟(因為還要花經費逐年維護)!但是在準備申請文件時,申請專利範圍的撰寫卻是很難拿捏的。寫的過寬易受核駁、寫的狹隘雖易通過卻是白費力氣 |
|
研發中心專利的申請策略之二:延後實體審查(一) (2019.07.04) 上期提及專利的申請策略涉及(1)經濟的成本、(2)合適的速度、(3)最大可能的保護範圍、以及(4)提高獲證的機會四個因素。這期分享的是有關(1)專利申請成本的控制。
專利的佈局是一個用金錢堆砌出來的活動 |
|
研發中心的專利策略─專利的申請策略之一:搶佔申請日 (2019.04.17) 專利申請有策略嗎?不就是就自己的研發基地、生產地區、佈局市場提出各國專利申請嗎?其實沒有那麼單純!專利的申請策略講究的是如何以(1)經濟的成本、(2)合適的速度、(3)最大可能的保護範圍,(4)確保專利權的取得 |
|
技術長的專利錦囊(2):搶佔申請日 (2019.03.27) 研發中心的專利策略─專利的申請策略之一:搶佔申請日
專利申請有策略嗎?不就是就自己的研發基地、生產地區、佈局市場提出各國專利申請嗎?其實沒有那麼單純!專利的申請策略講究的是如何以(1)經濟的成本、(2)合適的速度、(3)最大可能的保護範圍,(4)確保專利權的取得 |
|
[專欄]: 技術長的專利錦囊 (2019.02.19) 新年已經開始二個月了,各公司的研發單位可能在去年底都已經開過策略會議或產品會議,訂定出今年、或未來幾年的產品開發藍圖或產品開發時程計畫。這種包含產品策略、凝聚公司相關資源、建立研發、行銷各團隊共識的「產品roadmap」,對於公司人應是耳熟能詳的 |
|
「專利倘賣/買無?」 - 如何尋找可能的技術買家或賣家 (2018.12.17) 許多機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面臨一個辛苦的抉擇:對於已經持有一段時間的專利,哪些要繼續維護呢?對於那些無意繼續維護的專利,就放棄繳納年費嗎?還是期望能找到轉讓的對象,至少回收部份的成本 |
|
企業智權管理不可不知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2018.11.12) 大家對於「Due Diligence(DD)」一定不陌生。常譯為「盡職調查」的DD是為避免損失、降低風險、保障成果,所採行之必要的事前調查。例如對擬進用員工的背景查核、企業併購時對擬併購對象的資產的調查、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迴避的確認等,也是DD |
|
專利品質與價值的維護 是誰的責任? (2018.06.20) 常有人說:科技論文撰寫與專利說明書撰寫之間,存在著很多接近的地方,如科技論文章節中的前言、文獻分析與專利說明書中的先前技術等;科技論文中研究目的、研究結果與專利說明書中的發明內容;科技論文中的研究結論與專利說明書中的申請專利範圍,均存在諸多類似之處 |
|
台灣的專利量是世界第五,是不是虛胖了? (2018.03.21) 以專利權人國來看,2016年台灣的獲得的美國專利僅次於美國、日本、韓國與德國,名列前茅位居第五。若以各國每年所獲美國專利數為分子,總創新投入經費(百萬美元)為分母,算出的取得專利的效率,台灣為 0.395,排名世界第一,為排名第二的日本0.239的1.65倍,為排名第四的韓國0.159的2.48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