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用氫能追求慎始善終 (2023.11.22) 為了加速迎接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氫」已儼然成終極潔淨能源之一。既可直接導入終端,協助工業、運輸載具脫碳;同時推進發電及碳捕捉技術發展,於起始端產出灰、綠、藍氫,並通過液/固態等載體儲存輸送,以逐步完整實現氫經濟 |
|
TrendForce:2018年大陸晶圓製造12吋月產能逼近70萬片 (2018.01.22)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最新「中國半導體產業深度分析報告」指出,高資本支出的晶圓廠建設專案備受業界關注,尤其是近期士蘭微、粵芯等新一批晶圓製造專案的出現,將使得產業競爭升溫,並且帶動產能擴增,預估至2018年底中國大陸12吋晶圓製造月產能將接近70萬片,較2017年底成長42 |
|
需求強勁 中國大陸封測產業鏈逐漸完備 (2004.03.11) 工商時報消息指出,已成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市場的中國大陸,現已成為全球半導體廠商重要佈局地,雖然政府尚未開放封測廠登陸,不過大陸當地本土封測廠商及艾克爾(Amkor)、金朋(ChipPAC)等業者已將產能擴大至一定規模,大陸封測產業材料設備供應鏈亦已在強大需求引導下成型 |
|
看準大陸小靈通市場 力原推出PHS基頻IC (2003.11.25) 力晶集團旗下的力原通訊於25日推出PHS基頻晶片(Baseband IC)。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甫問世的PHS Baseband IC,是力晶集團旗下力原、力華與力晶三家廠商在日本廠商的技術指導之下,通力合作的結晶,也是該集團整合營運鏈(Integrated Operation China)策略概念的體現 |
|
上海浦東已成為中國最大微電子產業中心 (2003.06.12) 據大陸賽迪網報導,上海浦東已成為中國大陸最大微電子產業基地,其規模甚至已經超過整個大陸微電子產業一半。據當地半導體業界人士表示,上海浦東微電子中心的地位已然成形,未來10年將引導整個大陸微電子產業的發展方向 |
|
上海浦東IC產業鏈 已初具規模 (2003.01.07) 大陸中新社報導,近年來上海浦東新區已形成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中心的IC產業基地;據大陸海關統計,2002年1至11月,浦東各主要IC企業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超過120億元人民幣 |
|
力晶與Elpida 將合作研發0.11微米DRAM製程 (2002.12.04) 據國內媒體報導,日本DRAM製造商Elpida社長阪本幸雄,日前密訪力晶半導體,雙方並達成共同合作研發利基型DRAM及0.11微米製程的協議,阪本幸雄並強調不會把堆疊式DRAM製程技術移轉給茂德 |
|
明基今年手機出貨上看1500萬支 (2002.09.30) 台灣手機廠第四季出貨量,隨著主要代工客戶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的旺季效應下,出貨量提升,明基全年可望達到1500萬支,華冠單月也有機會上看40萬支。 明基第三季出貨量360萬支,加上上半年760萬支,距離預估目標1400萬支僅差距280萬支,明基財務長劉維宇日前表示,全年出貨量有機會上看1500萬支 |
|
美商高盛計畫投資大陸半導體業 (2002.09.24) 根據大陸新華社報導,美國高盛公司透露,該公司旗下投資部門,已募集一筆數量可觀的資金,將投向發展空間大的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
高盛亞太區科技研究部主管龍森日前在上海指出 |
|
力晶12吋廠Q2裝機 (2002.02.07) 隨著DRAM景氣回升,力晶12吋晶圓廠規劃提前在第二季裝機,預計年底量產,明年12吋廠月產能將提高至2萬片並著手興建第二座12吋廠。針對12吋廠興建一事,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6日表示,力晶兩座12吋晶圓廠將在四年內全產能投片,月產將增至7萬片,並以0 |
|
立生半導體成立IC設計公司 (2001.12.06) 立生半導體改變組織架構,依循聯電模式,將自有產品、研發人員獨立為IC設計公司,本身專精晶圓代工,未來子企業再以代工訂單挹注母公司。這種晶圓廠分出IC設計公司的經營模式,正在華邦電、茂矽及力晶等IC廠發酵 |
|
力晶及三菱成立力華IC設計公司 (2001.08.17) 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16日表示,將與日本三菱合作,成立新的IC設計公司「力華」,開發微控制器(MCU)及系統單晶片(SOC)等產品。未來,並將委託力晶的8吋廠代工生產。
黃崇仁指出 |
|
力華IC設計公司將成立 (2001.08.17) 力晶半導體昨日宣佈,將利用8吋廠的產能,全力支援與日本三菱合作成立「力華IC設計」。未來開發重點將放在微處理器(MCU)及系統單晶片(SOC)的研發上,初步IC設計與代工已經完成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