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日本研發出生物與機電混合機器手 肌肉組織驅動新突破 (2025.02.13) 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使用培養的人體肌肉組織的機器手。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培養的肌肉組織細條,捲成像壽司般的形狀,賦予手指足夠的收縮力量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阿布達比展示草莓採摘AI機器人 推進農業自動化應用 (2025.02.11) 阿布達比的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 (MBZUAI) ,開發出一種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進行草莓的採摘。這款機器人能夠在各種環境下(從陽光充足的田地到受控溫室)識別並採摘成熟的草莓,且不會造成任何損壞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歐盟發布首份GNSS與安全衛星通訊報告 聚焦產業轉型 (2025.02.11) 歐盟太空總署發布首份GNSS與安全衛星通訊報告 聚焦產業轉型
歐洲聯盟太空總署 (EUSPA) ,近日發布了首份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 與安全衛星通訊 (SATCOM) 用戶技術報告,概述了 GNSS 和 SATCOM 的最新發展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東擎科技iEP-6010E系列導入NVIDIA Super Mode AI效能飆升2倍 (2025.02.11) 邊緣AI革命揭開揭幕,東擎科技(ASRock Industrial)強勢領航!工業電腦領導廠商東擎科技攜手美國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為旗下iEP-6010E系列與 iEP-6010E系列開發套件(Dev Kit)導入支援NVIDIA®Jetson Orin™ NX和Jetson Orin™ Nano模組的Super Mode功能,並可透過NVIDIA JetPack™ 6.2 軟體開發套件啟用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德國經濟連2年衰退 大廠放眼AI與數位服務促成長 (2025.02.04) 回顧自2013年德國掀起的工業4.0浪潮,卻因為先後遭遇2018年美中貿易戰,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2019~2021年的COVID-19疫情、供應鏈瓶頸,與俄烏戰火爆發,皆導致當地經濟陷入寒冬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香港大學研發高速避障無人機 突破技術瓶頸 (2025.02.03) 香港大學工程師和機器人專家團隊設計、製造並測試了一款新型無人機,它能在未知環境中高速安全飛行,同時有效避開障礙物。
長期以來,機器人專家一直致力於開發一種能夠像鳥類一樣飛行的機器人,在高速移動的同時,能夠根據遇到的未知情況進行調整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韓國研發磁性積層製造技術 打造高性能馬達 (2025.01.23) 韓國機械與材料研究所 (KIMM)近期 宣布,成功開發磁性積層製造技術,無需模具即可生產高性能馬達,為馬達製造領域帶來革新。
該技術已應用於製造軸向磁通馬達,這種馬達特別適用於機器人、電動汽車 (EV) 和移動解決方案等需要在有限空間內產生高扭矩和輸出的應用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生成式AI為中國記憶體產業崛起帶來契機 可望在中低階市場站穩根基 (2025.01.17) 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記憶體市場需求急劇上升,這波趨勢不僅刺激了全球供應鏈的加速轉型,也為中國記憶體產業帶來嶄新的發展契機。長鑫存儲(CXMT)等中國企業,正憑藉技術突破與市場拓展,努力縮短與全球領先企業的差距,為整個產業的競爭格局注入新的變數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機器人進駐養老院 減輕護理負擔、提升照護品質 (2025.01.12) 面對高員工流動率和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養老院開始使用機器人來完成各種照護任務。根據聖母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使用機器人與就業增加、員工留任率提高、生產力提升和照護品質提高相關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NASA資助 5項創新構想 探索太空居住的可能性 (2025.01.12)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日選出 15 項富有遠見的構想,納入其「創新先進概念」(NIAC)計畫,旨在發展革新未來太空任務的概念。
這些來自全美各地公司和機構的2025年第一階段獲獎者,涵蓋了廣泛的航太概念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2025.01.10) 隨著自主移動機器人應用日漸廣泛,感測器融合領域呈現採用AI驅動的演算法、增強物體檢測和分類能力、感測器融合用於實現協同感知、多種感測器模式,以及惡劣條件下的環境感知等趨勢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2025.01.10) 當全球製造業邁入AI、5G與IoT技術交織的新世代,正在重塑未來生產模式,改變的不僅是工廠樣貌,更是整個產業鏈生態。新一代AIoT智慧工廠,也從傳統運搬輸送應用,更全面性擴及人、機、料、法、環等不同場域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加速供應鏈跨國重組 (2025.01.10) 迎合2018年以來全球供應鏈演進,正加速擺脫單一市場。中華電信也隨著海外台商跨國布局,並為了及時掌握關鍵資訊,偕同各領域夥伴透過5G通訊串連智慧基礎建築、智慧製造等解決方案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2025.01.10) 每年的一月,CTIMES編輯群們針對自身所關注的領域,提出各自對於科技產業的觀察心得與看法。今年AI應用在各產業所發揮的影響力更甚於以往,為產業增添許多的新變數,並持續為產業造就出更多的樣貌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MIC所長洪春暉看2025年產業趨勢 (2025.01.1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特別接受本刊的邀請,以其豐富的產業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針對2025年關鍵的AI、地緣政治和數位信任等議題,發表了精闢的見解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ES 2025:展5大 AI新創應用 國科會TTA率團爭取國際商機與人才 (2025.01.08) 迎接2025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大展(CES)於1月7~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登場,國科會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今年第八度率團參加,共帶領72家由跨部會共同輔導的台灣科技新創赴美尋求出海口,爭取國際商機與人才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韓國研發微型磁鐵操控細胞 可望革新醫療診斷技術 (2025.01.06)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研究院 (DGIST) 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磁性工程技術,利用先進微影技術在微型磁鐵上刻蝕出微小凹槽,簡化並改善了細胞和生物載體的操作。這項創新技術可望應用於細胞分析、醫療診斷和晶片實驗室等領域,打造出更輕巧、更具成本效益的攜帶型系統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DRAM製程節點持續微縮並增加層數 HBM容量與性能將進一步提升 (2025.01.02) 生成式AI快速發展,記憶體技術成為推動這一技術突破的關鍵。生成式 AI 的模型訓練與推理需要高速、高頻寬及低延遲的記憶體解決方案,以即時處理海量數據。因此,記憶體性能的提升已成為支撐這些應用的核心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