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從2024年強勁復甦到2025年持續增長 AI加速驅動半導體發展 (2025.02.14) 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迎來了強勁的復甦與增長,主要受人工智慧(AI)技術需求激增的推動。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預計年增19%,達到6,210億美元,顯示出產業在經歷2023年的低迷後,重新站穩腳步並邁向新的高峰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營收受惠於產業復甦力 (2025.02.11) 中華精測科技今(11)日董事會通過 2024 年第四季營運成果報告 ; 該季度營收、獲利同步改寫單季歷史新高,單季獲利季增 2倍、年增 17 倍,全年稅後每股盈餘 15.55 元。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受惠於產業復甦,超高速運算 (HPC) 測試板及手機應用處理器 (AP) 探針卡訂單暢旺帶動,單季合併營收 12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原子層沉積技術有助推動半導體製程微縮 (2025.02.08)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持續進步,晶片微縮已達到物理極限,傳統的光刻技術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技術因其薄膜沉積精度,成為推動半導體微縮的關鍵技術之一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台積電德國設廠預計2027年量產 強化半導體供應鏈韌性 (2025.02.07) 台積電(TSMC)積極擴展其全球製造版圖,將於德國設立首座歐洲晶圓廠,並計劃於2027年開始量產。這座新廠不僅是台積電在歐洲的第一座生產基地,更象徵其全球佈局進一步深化,有助於強化歐洲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性與韌性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勤業眾信剖析川普2.0風暴 供應鏈洗牌將改寫經貿秩序 (2025.01.21) 2025年初首要國際大事,無非美國總統川普於今(21)日重返白宮,宣示力行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徵收關稅與製造業復甦等政策,「關稅壁壘、貿易戰、供應鏈重整、政策不確定」將成為4大關鍵字,牽動全球未來幾年的主要變數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聯華電子南科旗艦廠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 (2025.01.15) 燈塔工廠是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麥肯錫公司於2018年共同提出的概念,代表全球數位化與智慧製造的領導者。這些工廠以運用人工智慧(AI)、工業物聯網(IIoT)、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升效能和經營績效為目標,展示了製造業在數位轉型中的最佳實踐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2025.01.10) 面對2025年各國大選結束後政權交替,其經貿、匯率及關稅政策亦將隨之重塑。根據工研院IEK CQM預測團隊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並加入中研院AI大語言模型後預估,整體製造業產值年成長率將達到6.48%、約為25.9兆元新台幣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SEMI:2025年將啟動18座新晶圓廠建設 (2025.01.08)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發布的「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預計 2025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啟動 18 座新晶圓廠建設項目,其中包括3座200mm晶圓廠和15座300mm晶圓廠,大部分預計將於 2026年至2027年投產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歡慶電光50周年 百位半導體及光電業者齊聚 (2024.12.27) 適逢2024年工研院推動半導體技術邁入半世紀!由電光所日前舉辦的「電光50紀念餐會」,匯聚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和超過百位產業界重量級人士共襄盛舉。包括史欽泰、徐爵民、陳良基等10位歷任所長也齊聚一堂,共同回顧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的奮鬥故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勾勒南台灣產業新藍圖 啟動AI與半導體雙引擎 (2024.12.27) 工研院今(27)日舉行「AI賦能.半導體領航-2024南台灣產業策略論壇」,邀請多位產官學研領袖與會,聚焦於南台灣成熟的半導體供應鏈與技術優勢,並結合快速崛起的AI技術,呼籲與會者及早布局「半導體南向,產業鏈聚能量」與「產業AI化、AI平民化」雙引擎的產業架構,共創新商機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AI擂臺的血腥爭奪 英特爾如何在刀光劍影中扭轉頹勢? (2024.12.27) 英特爾近年來持續加碼AI運算領域,致力於透過硬體創新和軟體生態系統的整合,提升其在AI市場的競爭力。最新推出的產品如Gaudi 3 AI加速卡、 Xeon 6處理器、以及基於全新架構的Sierra Forest與Granite Rapids,都顯示出其對AI運算的深耕策略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Intel Foundry使用減材釕 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2024.12.24) 英特爾晶圓代工(Intel Foundry)在2024年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上公佈了新的突破。包括展示了有助於改善晶片內互連的新材料,透過使用減材釕(subtractive Ruthenium)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默克在日本靜岡建設先進材料開發中心 深化半導體創新與永續發展 (2024.12.24) 默克宣布將在日本靜岡廠區投資逾7,000萬歐元,興建一個先進材料開發中心,預計此項目將於2026年投入營運。此次投資總額超過1.2億歐元。新建的先進材料開發中心將以靜岡現有的圖形化製程卓越中心為基礎,專注於開發與製程需求相符、符合環境標準的創新材料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AI帶動半導體與智慧製造方向 促進多功機器人產業革新 (2024.12.19) 面對現今AI人工智慧快速崛起、數位轉型、地緣政治變化種種挑戰,產業勢必要創新,半導體和智慧製造則無疑是最受矚目的領域之一。實威國際公司日前舉行法人說明會,對外說明2024年營運概況及經營績效,也強調在這兩大領域革新,多功能機器人、無人載具將是未來重點發展產業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半導體生產技術加速演進 高純度氣體供應為成功基礎 (2024.12.18) 在現代半導體製造過程中,氮氣與氧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氣體不僅是半導體製造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確保製程穩定性與產品良率的關鍵。氮氣因其化學性質穩定,被廣泛用於提供無氧環境以避免氧化反應,並在製造過程中用於清潔與乾燥晶圓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PCB設計日益複雜 國網中心推出雲平台助產業鏈升級 (2024.12.10) 基於現今無論是通訊、電腦、半導體、車用等各式電子產品,都會用到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為核心,而台灣則擁有全球最大PCB產業鏈。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雙列CFET結構全新標準單元結構 推動7埃米製程 (2024.12.09) 在本週舉行的 2024年IEEE國際電子會議(IEDM) 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展示了一項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基於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的雙列標準單元架構。這種設計採用了兩列CFET元件,並共用一層訊號佈線牆,成功實現製程簡化與顯著的面積縮減,為邏輯元件和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開闢了微縮新途徑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半導體業界持續革命性創新 有助於實現兆級電晶體時代微縮需求 (2024.12.09) 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迅速崛起,從生成式AI到自動駕駛和邊緣運算,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也隨之激增。這些應用要求更高效能、更低功耗以及更高的設計靈活性。尤其在2030年實現單晶片容納1兆個電晶體的目標下,半導體產業面臨著重大挑戰:電晶體和晶片內互連的持續微縮、材料創新以突破傳統設計的限制,以及先進封裝技術的提升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VSMC十二吋晶圓廠於新加坡動土 預計2027年開始量產 (2024.12.05) 由世界先進積體電路(VIS)與恩智浦半導體(NXP)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VSMC(VisionPow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於2024年12月4日在新加坡淡濱尼舉行其首座十二吋晶圓廠動土典禮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IEKCQM:AI熱潮持續 2025年製造業產值預估成長6.48% (2024.12.04)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4)日舉辦「2025年台灣製造業暨電子零組件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5年台灣製造業及電子零組件產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估屆時經濟景氣將緩步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