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出爐 清大及嘉義高工奪冠 (2024.10.07) 為培育儀器自製人才添薪火,國科會轄下國研院儀科中心近日舉辦第16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決選與頒獎典禮,專上組由清華大學團隊奪得首獎及獎金10萬元,中學組由嘉義高工團隊獲得首獎及獎金8萬元 |
|
以AI彰顯儲能價值 提供台灣能源轉型穩定力量 (2024.05.29) 台灣儲能需求主要源於能源轉型趨勢,以及對於電力穩定的考量。
目前,電化學儲能系統,特別是鋰電池,是台灣最常見的儲能系統。
家用儲能也可提升用戶綠能比例,並且增進電力系統的穩定度和可靠度 |
|
號召新世代高手過招 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徵件開始 (2024.05.09) 關鍵儀器設備自主化是推動台灣高科技進步,維持半導體競爭力的重要策略。國研院儀科中心建構跨領域整合儀器科技研發服務平台,開發前瞻研究與實驗所需客製特殊儀器設備之外,同時致力於人才培育 |
|
國研盃智慧機械競賽揭曉 聯合大學高爾夫機器人奪冠 (2024.03.17) 為了持續透過科普活動培育儀器自製人才,國研院儀科中心近期與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台灣分會齊聚清華大學,共同舉辦「國研盃智慧機械競賽」學生競賽(SPDC) |
|
台灣AITS大聯盟成立 聚焦智慧交通應用 (2019.07.10)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由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資策會系統所)與中華智慧運輸協會(ITS Taiwan)、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TTIA)、自行車研發中心共同匯聚產官學研各界,成立」 |
|
三聯南頻電信與資策會共推Sunline CarJ 實現車聯網應用 (2017.12.16)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計畫支持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資策會系統所)積極耕耘車載相關領域,此次更與三聯南頻電信合作,推出全新車聯網服務「Sunline CarJ」,並於12月15日正式在三聯南頻電信「一日三聯生活網」發表會中展出 |
|
車載新時代 產業新契機 (2017.04.21) 未來資訊相關之資安問題將是下一個必須重視之重點,建議未來必定要重視資訊安全議題,此部分或許是我國切入車載市場之契機… |
|
APTINA針對汽車場景觀察應用推全新成像解決方案 (2014.01.21) 為世界汽車製造商和OEM廠商提供影像感測器和成像解決方案供應商Aptina宣佈推出ASX350AT系統單晶片(system-on-chip, SOC) 和AR0140AT影像感測器。這些新產品擴大了Aptina領先業界的產品陣容,能更充分地滿足各式各樣汽車場景觀察應用的需求 |
|
智能防災與雲端應用研討會 (2013.12.1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在斯德哥爾摩發佈的最新版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證據顯示,溫室氣體已使全球自1880年來增溫0.85℃。大氣與海洋變暖、雪冰減少、海平面上升、溫室氣體濃度增加 |
|
泓格邀您一同參加「智能防災與雲端應用方案」研討會 (2013.11.08)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在斯德哥爾摩發佈的最新版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證據顯示,溫室氣體已使全球自1880年來增溫0.85℃。大氣與海洋變暖、雪冰減少、海平面上升、溫室氣體濃度增加 |
|
2013上半年中國大陸行動晶片市場動態分析 (2013.07.22) 中國大陸廠商對於零組件成本敏感度極高,產品價格競爭激烈異常,2013年競爭將更為慘烈,即便是領導業者也不見得可以高枕無憂。 |
|
TI TPS65232 三聯降壓電源管理 IC-TI TPS65232 三聯降壓電源管理 IC (2012.03.09) TI TPS65232 三聯降壓電源管理 IC |
|
遠雄2015未來生活概念館開幕記者會 (2008.04.25) 遠雄建設為了將在台灣長期構想的數位住宅夢想,轉化為具體實境空間,特別整合國內外科技大廠,在台灣與三聯科技、立皓科技、永奕科技、台灣國際松下電工、台灣飛 |
|
無線感測網路關鍵技術與應用 (2007.05.25) 由WSN的應用需求來看,似乎較可以用由上到下(Top-down)的方式來了解各個細節。解決方案部分,還有很多的應用都是使用特殊規格的通訊協定,整個應用平台的關鍵模組包括處理器、無線通訊基礎硬體模組、天線設計、網路通訊協定、感測器、IEEE 1451規格、閘道器硬體平台等 |
|
三聯科技 (2003.09.12) 三聯自民國56年成立以來,從早期配電盤的生產、單品儀器的買賣轉化為提供各式專業領域所需之儀控系統、生產系統,其每個階段的使命,皆是以配合著國內經濟發展為目標 |
|
看好未來發展 半導體設備與無塵室廠商紛進軍大陸 (2003.03.25) 據經濟日報報導,兩岸光電、半導體產業鏈連成一串,設備與無塵室等工程廠商大舉登陸,爭取商機,包括三聯、帆宣、亞翔、豪勉、蔚華科、同開等,均密集在近半年內前往上海投資,展開一場逐鹿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