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74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意法半導體新款智慧慣性測量單元提供工業產品長期生命週期 (2024.08.21)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新推出6軸慣性測量單元(IMU)ISM330BX,整合邊緣AI處理器、感測器擴充類比集線器和Qvar電荷變化偵測器,並提供長期產品生命週期,適用於設計高效能工業感測器和運動追蹤器
意法半導體智慧感測器系列新增分析密集動作的慣性模組 (2024.05.07)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6軸慣性模組(IMU)LSM6DSV32X,此為整合一個最大量程32g的加速度計和一個最大量程每秒4000度(dps)的陀螺儀,可測量高強度的動作和撞擊,包括預估自由落體的高度
達發科技專注四大關鍵技術 鎖定寬頻、車用、低軌衛星 (2023.07.31)
達發科技過去20年,全程參與從 xDSL 銅線至 GPON、xG-PON 光纖迭代網通核心晶片技術。各世代固網規格發佈底定後,發展至市場普及約十年,迭代過程持續累積高門檻技術能力,市場極具長尾價值,將是達發未來成長主力技術之一
ST LSM6DSV16BX高整合度感測器 節省耳機大量空間 (2023.03.23)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新推出之LSM6DSV16BX是一款獨一無二的高整合度感測器,能夠為運動耳機和通用型入耳式耳機節省大量空間。晶片上整合6軸慣性測量單元(IMU)和音訊加速度計,前者用於追蹤頭部、偵測人體活動,後者則能透過骨傳導技術偵測頻率範圍超過1KHz的音訊
凌華通過ISO 26262認證 強勢挺進自駕車市場 (2023.03.16)
迎接自駕車市場趨勢,凌華科技於今(16)日宣布已獲得 ISO 26262車輛功能安全(Automotive Functional Safety)設計流程認證,未來將從產品規劃、開發、設計以及生產部門,全面性建置嚴謹的規範,識別和評估潛在的安全性風險,展現該公司對於車輛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承諾,進而增加消費者對自駕車的信心
AI無所不在 前進行動裝置勢在必行 (2023.02.22)
在人力資源持續短缺下,AI自動化將成為企業解決壓力的重要投資。多模態AI將成為未來企業展現營運韌性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而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也讓行動裝置增加了神經運算的選項
ST進階版六軸IMU內建感測器融合技術及人工智慧 (2023.01.07)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6軸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之旗艦產品LSM6DSV16X。新產品內建意法半導體低功耗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 Low Power,SFLP)技術、人工智慧(AI),以及功耗優化效果顯著之自我調整配置(Adaptive-Self-Configuration,ASC)功能
Synaptics推出Katana Edge AI套件 加速AI視覺和感測融合開發 (2022.04.05)
Synaptics Incorporated宣布推出一款 Edge AI 開發套件,用於快速開發和建構tinyML等應用。該套件基於 Synaptics 低功耗 Katana 系統單晶片平台,有效整合視覺、動態和聲音感測的軟硬體,以及有線與無線連結等相關技術,大幅簡化智慧家庭、建築、工業和監控等物聯網相關的Edge AI應用設計與開發
Synaptics推出Edge AI開發套件 基於低功耗Katana系統單晶片 (2022.04.01)
Synaptics Incorporated今日宣布推出一款Edge AI開發套件,用於快速開發和建構tinyML等應用。該套件基於Synaptics低功耗 Katana系統單晶片平台,有效整合視覺、動態和聲音感測的軟硬體,以及有線與無線連結等相關技術,大幅簡化智慧家庭、建築、工業和監控等物聯網相關的Edge AI應用設計與開發
貿澤電子2021 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系列收錄關鍵技術 (2022.01.17)
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自2015年起,透過其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計畫為電子元件產業及工程師提供有關最新趨勢和技術的廣泛見解。貿澤的2021 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系列共有七集,重點介紹5G、電源管理、人工智慧、感測器融合、智慧運輸系統、射頻無線技術和工業自動化等關鍵主題
u-blox Announces Its First Positioning Module Featuring UDR and ADR (2021.12.13)
u-blox has announced the NEO-M9V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receiver. The first u-blox positioning receiver to offer both untethered dead reckoning (UDR) and automotive dead reckoning (ADR), NEO-M9V is a perfect fit for fleet management and micromobility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reliable meter-level positioning accuracy even in challenging GNSS signal environments such as urban canyons
新零售時代下的智慧消費與智慧零售 (2021.11.29)
2000年後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千禧世代與網路世代漸成消費主力,加上科技、疫情推波助瀾,帶動智慧消費與智慧零售蓬勃發展。大環境改變對傳統零售業不利,「智慧零
讓ADAS大開眼見 先進行人偵測系統的技術突破 (2021.11.22)
愛美科研發了雷達與影像感測器融合,以及自動化色調映射技術,成功改善ADAS偵測行人的效能,準確度高出30%,未來將持續探索多元感測技術與感測器套件組態的發展潛能,整合影像、超音波、雷達與光達技術
Bird與u-blox合作推出智能人行道保護整合方案 (2021.11.12)
為了有效防止電動車輛在人行道騎行滋生事端,電動車輛公司Bird今(12)日宣布首創的智能人行道保護技術,此技術是由Bird和u-blox共同設計和開發,是一種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解決方案
Bird與u-blox合作智能人行道保護方案 減少微型交通設備行駛風險 (2021.11.02)
環保電動交通方案商Bird今天宣布,由Bird首創的智能人行道保護技術。這項技術是由Bird和u-blox共同設計和開發,是一種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解決方案。整合於Bird 電動車輛的智能人行道保護裝置,被用來防止微型交通設備騎行於人行道上
智慧傳動元件實現精省整合理想 (2021.10.21)
隨著如今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應用不斷推陳出新,也開始引進半導體封裝、無線傳輸等科技,使之體積更為輕薄短小,得以整合安裝於正確位置,取得可供預測診斷,延長使用壽命等數據
感測器融合技術臨門缺了哪一腳? (2021.08.04)
AI智慧化發展加速前進,以汽車市場來說,不只動力來源從汽油轉向電動,連駕駛「人」的功能也逐漸被自動駕駛取代,想達到「真正的自動駕駛」境界,有賴先進感測器,以及比人腦更智慧的感測器融合技術助攻
車載感測器數量激增 取得性能與成本平衡是首要挑戰 (2021.07.23)
在五年前,一輛全新的汽車可能包含大約60到100個感測器。在今天,這個數字實際上更接近200或更多。隨著車輛不斷變得更加智能和自主,感測器的發展和復雜程度也跟上了步伐
鐵道障礙物入侵!AI如何即時辨識與預警? (2021.07.09)
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除顯工地管理不良的嚴重問題外,也不禁讓人想問,難道沒法透過「科技」來及早預警,讓司機或自動控制系統緊急剎車,避免悲劇的發生嗎?
擷取關鍵數據 感測器全面佈署工業與車用領域 (2021.02.26)
系統應用要具備「智慧」,首先必須取得大量數據,然後進行分析與運算,最後從中取得模型,進而成為智慧系統。因此,數據的取得與運用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感測器的部署,也成為實現智慧物聯功能的第一步


     [1]  2  3  4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Bourns全新薄型高爬電距離隔離變壓器適用於閘極驅動和高壓電池管理系統
2 Basler全新小型高速線掃描相機適合主流應用
3 宇瞻智慧物聯展示ESG監控管理與機聯網創新方案
4 Littelfuse推出首款用於SiC MOSFET柵極保護的非對稱瞬態抑制二極體系列
5 SCIVAX與Shin-Etsu Chemical聯合開發全球最小的3D感測光源裝置
6 宜鼎推出DDR5 6400記憶體 同級最大64GB容量及全新CKD元件
7 瑞薩與英特爾合作為新款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提供最佳化電源管理
8 Bourns SA2-A系列高壓氣體放電管新品符合AEC-Q200標準
9 三菱電機新型MelDIR品牌80×60像素熱二極管紅外線感測器
10 意法半導體新款750W馬達驅動參考板適用於家用和工業設備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