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車載式六合一監測提升科技執法成效 四縣市推大矽谷區域智慧發展 (2025.03.19) 為擴大智慧城市服務量能,新竹市政府推動「車載式六合一智慧監測科技執法」計畫,成功運用 AI 與大數據技術,提升環保監測與執法效能,榮獲 2025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縣市創新應用組,由代理市長邱臣遠出席領獎 |
 |
AI為下世代RAN的節流與開源扮演關鍵角色 (2025.03.06) AI-RAN聯盟成立的目標是以透過與各方建構生態系統,促進AI技術在行動電信行業深入發展。AI RAN的推進,接續著第一波AI技術在能耗與選址等面向的表現,將以更成熟的AI技術為行動通訊傳輸系統附加在頻譜利用率、網路延遲表現、傳輸安全、維運管理等面向精進 |
 |
情緒識別AI具應用潛力 與傳統心理治療結合可達最佳效果 (2025.02.20) 情緒識別人工智慧(AI)透過分析面部表情和語音,能夠準確地判斷使用者的情緒狀態。這項技術在心理健康輔導和客戶服務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人類的面部表情能夠反映出多種情緒,如快樂、憤怒、悲傷等 |
 |
3D IC封裝開啟智慧醫療新局 工研院攜凌通開發「無線感測口服膠囊」 (2024.12.24) 工研院以創新3D IC封裝技術結合凌通科技微控制器(MCU)晶片,共同開發醫療檢護服務的「無線感測口服膠囊」,強調具備高度彈性和客製化功能,可因應不同場域與情境需求,實現多種感測應用 |
 |
數位信任度牽動企業商譽 協力打造可信賴的數位環境 (2024.12.11) 隨著網路詐騙、假訊息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大眾對網路資訊的信任度降低,網路安全與信任議題日漸受到重視。台灣數位信任協會日前舉辦首屆數位信任論壇,聚焦數據治理、企業商譽保護及數位信任永續指標等議題,探討如何建立可信賴的數位環境,促進產業發展 |
 |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2024.12.09)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從智慧家電到移動裝置、從工業自動化到智慧城市,電力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能源供應的需求也因此愈加殷切.... |
 |
工研院攜手臺廠力推AI賦能深化創新 鏈結全球合作夥伴 (2024.12.06) 人工智慧(AI)為產業帶來新氣象,工研院於今(6)日在2024醫療科技展舉辦「AI賦能 x 跨域應用」國際高峰論壇,以「AI大數據為核心,創新醫療服務,實踐健康台灣」為主題 |
 |
麗臺攜手雙和醫院於2024醫療科技展揭3大展出亮點 (2024.11.29)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5至12/ 8舉辦,麗臺科技將重點展示三大應用:高效能AI智慧病房、AI中風預防篩檢,以及結合精密醫療設備與生技產品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這些應用不僅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也帶給民眾更便利的就醫體驗 |
 |
15隊齊聚郵政大數據黑客松競賽 限36小時奪獎金120萬元 (2024.11.21) 迎接新一代生成式AI被要求落地深化,加快導入百工百業創新價值;同時擷取龐大終端數據Domain knowledge,累積成為充實大語言模型的數據資料庫。中華郵政公司近日舉行「AI郵局 智創新局-2024郵政大數據競賽」,便由多位專家評選出15支隊伍進入決賽,參加11月16~17日為期36小時的限時黑客松競賽,將於11月29日舉行頒獎典禮 |
 |
筑波醫電於台灣國際醫療展展示Spark手術麻醉系統 (2024.06.21) 2024年國際醫療展當中,醫療暨生技器材公會規劃「智慧醫療主題館」,筑波醫電展示手術麻醉系統、電子病歷及手術全期護理系統。筑波醫電展示亮點為Spark手術麻醉及手術全期護理系統,將護理部和麻醉部術前、中、後數位化並支援使用藥物和手術模式 |
 |
高醫大攜手清大共展AI醫療與大數據研究成果 (2024.06.21) 2024年適逢高雄醫學大學創校70周年,高雄醫學院一步一腳印拓展累積能量迄今,逐漸發展為南台灣醫學重鎮。近年來不僅在醫療領域上有所成就,更將研究領域延伸至多元醫療科技,其中包含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技術,皆是面對未來新疾病、高齡化威脅等挑戰的生醫發展重點 |
 |
勤業眾信:企業應善用政策 加速邁向智慧轉型與永續目標 (2024.04.01) 因應現今數位浪潮與淨零趨勢,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已是全球共識,經濟部也鼓勵台灣製造業應趁此機會升級轉型,透過數位科技帶動整體製程智慧化、智慧應用帶動供應鏈共同減碳,邁向智慧轉型和淨零永續目標 |
 |
臺灣2035年十大跨域趨勢重點及產業 (2024.01.09) 當今的世界已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國家與產業想要永續長遠的發展,唯有針對未來進行更長期的擘劃與安排,才能及早做應對,維持自身的競爭力。 |
 |
倚天酷碁2023年12月營收創新高 未來持續深耕綠色微移動領域 (2024.01.08) 宏碁集團旗下子公司倚天酷碁-創以ESG及AI大數據為發展策略,受惠於PC市況逐漸回暖,帶動周邊產品需求增加,而微移動產品線亦挹注業績動能,營收大幅增長。倚天酷碁於2023年12月與第四季年對年成長皆雙創歷史新高紀錄,12月營收達新台幣2 |
 |
M31驗證完成7奈米ONFI 5.1 I/O IP 佈局全球AI大數據儲存 (2023.11.29) M31科技今日宣布,其7奈米製程快閃記憶體接口ONFI-v5.1 I/O IP已完成矽驗證,支援最高速達3.2GB/s,同時內部已著手開發5奈米ONFI 5.1 IP與3奈米ONFI 6.0 IP,並且已獲美國一線大廠採用,積極佈局人工智慧與邊緣運算應用的大數據存儲市場 |
 |
運動科技神助攻 打造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2023.11.21) 運動與科技結合對於產業而言,代表另一處藍海,商機可期。美國GrandView Research預估,全球運動科技市場將自2020年的117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36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6.8% |
 |
遠傳、淡江大學及微軟合作打造全臺首座校園永續雲 (2023.11.06) 為了與國際淨零減碳的趨勢接軌,遠傳電信、淡江大學和台灣微軟近日共同宣布啟動「全臺灣首座校園永續雲」,三方攜手加速淡江大學邁向淨零碳排的腳步。除了借助遠傳深耕永續雲的實作經驗 |
 |
智能時代的馬達市場與科技轉變 (2023.10.30) 全球工業化、自動化,以及電動車與淨零排放等趨勢帶動高能效馬達產品的市場需求,預估2023-2030年內成長率將超過5.9%,預估全球高效率馬達的市場規模在2022-2027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6.52%的速度成長 |
 |
AI醫療大勢降臨 台灣要建第二座神山 (2023.09.26) 科技的影響力擴及智慧醫療,智慧醫療是大勢所趨,台灣能否挾ICT與電子產業鏈完整優勢,站在趨勢的浪頭再造神山,值得期待。 |
 |
台製控制器深耕產業專用領域 (2023.07.25) 回顧2023年初因疫情初步解封,造就供應鏈瓶頸之際,台灣工具機產業固然也難免遭遇CNC數控系統中的控制器、驅動器晶片,乃至於伺服馬達等關鍵零組件缺料等困境。惟若從台製控制器廠商的視角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