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半導產業AI化浪潮興起 上中下游企業差距擴大 (2025.02.17) 回顧2025年初開源式人工智慧(AI)小語言模型浪潮興起,除了看好未來將有助於產業AI化的擴大應用前景,也可從近期由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合作,率先發表的首份《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報告,一窺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差距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擴展定律有助AI在更多領域發揮應用潛力 (2025.02.17) 在AI領域,擴展定律(Scaling Laws)已成為推動技術進步的核心概念。這些定律描述了AI系統的效能如何隨著訓練資料、模型參數或運算資源的增加而提升。正如自然界中的物理定律一樣,擴展定律為AI的發展提供了可預測的框架,並在近年來成為大型語言模型(LLM)和複雜AI系統的基礎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腦機接口技術突破 意念控制不再是科幻 (2025.02.13)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這樣被視為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向現實。從醫療康復到人機互動,腦機接口的應用前景令人振奮,並被認為將徹底改變人類與科技的互動方式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DeepSeek促使產業重新思考AI發展模式 可能對半導體與數據中心帶來長期影響 (2025.02.12) 近日,DeepSeek推出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LLMs)R1與V3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這兩款模型不僅在性能上表現卓越,更以極低的API成本——比ChatGPT低達96%——顛覆了傳統AI領域對高算力與巨額資金投入的依賴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從邊緣推理到異構運算 看AI的全方位進化 (2025.02.10) AI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產業結構。然而,隨著AI推動運算需求指數級增長,電力消耗、隱私與安全等挑戰也日益突出。未來,AI將更加個性化,從被動響應工具演變為主動建議的智慧助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Meta攜手UNESCO擴展AI語言模型 支援弱勢語言 (2025.02.07) Meta宣布,旗下基礎人工智慧研究(FAIR)團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合作,擴大對AI模型中弱勢語言的支援,開發能夠處理多語言問題和弱勢語言的模型。
Meta指出,將尋找合作夥伴,共同推進和擴展其開源語言技術,包括 AI翻譯技術,尤其側重於弱勢語言,以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土著語言十年中的工作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意法半導體攜手 HighTec EDV-Systeme 強化軟體定義車輛安全性 (2025.02.07)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與 HighTec EDV-Systeme GmbH 攜手推動汽車功能安全,推出一套完整解決方案,加速關鍵安全系統開發,使軟體定義車輛(Software-Defined Vehicles, SDV)更加安全且具成本效益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神盾集團進軍AI推論晶片市場 首款AI晶片將以3奈米製程量產 (2025.02.06) 神盾集團進軍AI推論晶片市場,計劃以先進的3奈米製程量產首款產品,並預期在2026年底推出2奈米製程的升級版。
隨著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的快速發展,AI推論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2025年智慧眼鏡將成主流?AI助攻成關鍵 (2025.02.05) MIT Tech Review近期撰文指出,智慧眼鏡正蓄勢待發,準備迎接它的「酷」世代。包含Meta與Ray-Ban合作推出的智慧眼鏡,而Snap則推出了第五代Spectacles,兩者都走在潮流尖端。去年12月,Google展示了新款未命名的Android XR原型眼鏡 |
![](/img/forum-session.gif) |
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 (2025.02.04) 高功率元件在能源效率和永續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廣泛應用於再生能源、電動車、工業自動化和高效能運算等領域。寬能隙材料如SiC和GaN的應用,更推升了元件性能。市場需求擴大與技術創新相輔相成,促使高功率元件在效率、穩定性和成本控制上不斷突破,加上各國政策支持,使其成為推動電氣化未來的核心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OpenAI內部正討論開源策略的可能性 (2025.02.03)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近期在Reddit的「Ask Me Anything」(AMA)活動中,公開討論了公司未來可能採取的開源策略。 他坦言,OpenAI過去在開源方面的立場可能存在偏差,並表示公司正在考慮調整策略,開放部分舊有模型的權重和研究成果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產業AI化因時制宜 開源AI小語言模型異軍突起 (2025.02.02) 在這波針對DeepSeek開源推理模型熱烈討論的表象之外,倘若能排除地緣政治、人為意識型態的干擾,其實早在2024年底就有許多專業組織指出,人工智慧(AI)小語言模型將是今年持續成長的關鍵,相關技術發展或許比起預期快速,再次突顯開源模式的價值,但仍在原先所預測的發展路徑上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OpenAI發佈全新AI代理「Operator」 可操作網頁執行複雜任務 (2025.01.26) OpenAI日前推出名為 「Operator」的AI代理服務,它能夠像人類一樣操作網頁瀏覽器,執行包括預訂旅行、訂購外賣、填寫表單等在內的各種線上任務,甚至可以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產學合作資訊平台網羅千萬字 打造東華萬事通AI (2025.01.24) 智慧校園推動有成,國立東華大學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宣布雙方共同打造AI校務助理「NDHU-GPT」的合作成果。經由GPT為全校教職員省下近1,000小時的重複問答、加速校務行政效率,以無偏見的正確知識回應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各種疑難雜症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解析CES 2025洞見趨勢 AI科技全面滲透生活 (2025.01.16) 為協助產業快速掌握2025年最新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於今(16)日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涵蓋9大領域,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IEEE公佈2025年五大科技預測:人工智慧普及化、無人機服務崛起 (2025.01.16) IEEE與 IEEE計算機協會(CS) ,共同發佈了2025年科技預測報告。該報告預測了2025年將對全球計算機工程產業產生最大影響的趨勢,這些趨勢將在未來幾年重新定義和重塑全球社會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國科會提報最新科技發展重點 將應用衛星AI科技監測空品治理 (2025.01.14) 國科會今(14)日提報「115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規劃」,說明國家整體科技布局及科技預算籌編規劃。其中包括「科學園區發展與均衡台灣」,強調未來發展須兼顧產業發展及地方共榮;另由環境部提報「利用新興科技監測與治理空氣品質」,運用衛星資料及AI技術進行智慧監測與治理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Synchron攜手NVIDIA 推動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革新 (2025.01.14) Synchron今日宣布,其在植入式BCI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將推動神經科技的未來發展。Synchron的BCI技術與NVIDIA Holoscan平台的結合,有望重新定義實時神經交互和智能邊緣處理的可能性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2025.01.10) 隨著自主移動機器人應用日漸廣泛,感測器融合領域呈現採用AI驅動的演算法、增強物體檢測和分類能力、感測器融合用於實現協同感知、多種感測器模式,以及惡劣條件下的環境感知等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