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4383
(您查閱第 10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ADI邊緣運算平台,可支援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中的機器視覺 (2025.02.13)
提供種類最齊全的半導體與電子元件?、專注於新產品導入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Analog Devices, Inc. (ADI) 的AD-GMSL2ETH-SL邊緣運算平台。這款進階的單板電腦 (SBC) 支援從八個Gigabit Multimedia Serial LinkTM (GMSL) 介面到10 Gb乙太網路連結的低延遲資料傳輸
太陽能發電玻璃問世 建築物的窗戶也能發電 (2025.02.13)
太陽能發電玻璃正式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這種透明且高效的太陽能材料,不僅能作為建築物的窗戶使用,還能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為建築物提供清潔能源。這項技術被認為將徹底改變建築設計和能源利用的方式,推動綠色建築的普及
工研院AI機器人再突破 實現半導體、風電厚板焊接自動化 (2025.02.12)
基於現今「產業AI化」已是全球趨勢,由工研院今(12)日宣佈所開發的全國首創3D智能焊接AI機器人,已突破傳統自動化焊接設備在厚度2cm以上厚板應用,須仰賴人工的限制,並已導入生產線驗證
中華精測2025年迎AI新一波商機 (2025.02.12)
全球人工智慧(AI)應用終端由AI伺服器、AI手機進一步發展至邊緣 AI,2025年新一波 AI 商機將持續扮演半導體測試介面成長推手。中華精測今(12)日召開營運說明會,總經理黃水可說明去年度財報成果及今年度營運市況
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營收受惠於產業復甦力 (2025.02.11)
中華精測科技今(11)日董事會通過 2024 年第四季營運成果報告 ; 該季度營收、獲利同步改寫單季歷史新高,單季獲利季增 2倍、年增 17 倍,全年稅後每股盈餘 15.55 元。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受惠於產業復甦,超高速運算 (HPC) 測試板及手機應用處理器 (AP) 探針卡訂單暢旺帶動,單季合併營收 12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PLP面板級封裝供應鏈匯集 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4月登場 (2025.02.11)
全球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先進技術持續創新衍生,「2025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將於4月16-18日盛大登場,匯聚全球最新先進封裝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本次展會不僅展示最新面板級封裝技術、設備與材料,更致力於促進國際供應鏈在地化與電子設備國際化
電動車、5G、新能源:寬能隙元件大顯身手 (2025.02.10)
隨著運算需求不斷地提高,新興能源也同步崛起,傳統矽基半導體材料逐漸逼近其物理極限,而寬能隙半導體材料以其優越的性能,漸漸走入主流的電子系統設計之中。
高功率元件的創新封裝與熱管理技術 (2025.02.10)
隨著高密度封裝和熱管理技術的進步,我們將看到更高效、更可靠的高功率元件應用於各不同產業,推動技術的持續演進。在這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持續的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將成為決勝關鍵
環保科技新突破 可分解電子產品開啟綠色未來 (2025.02.06)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垃圾已成為全球環境的一大挑戰。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超過 5000 萬噸,且只有不到 20% 被妥善回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和企業正在積極研發可分解的電子產品,這項創新技術有望徹底改變電子產業的生態,為環境保護帶來新的希望
將lwIP TCP/IP堆疊整合至嵌入式應用的介面 (2025.02.05)
TCP/IP堆疊的應用已廣泛普及至區域與廣域網路的乙太網路通訊介面中。輕量TCP/IP(lwIP)是TCP/IP協定的精簡化實作,主要的目的是減少記憶體的使用量。本文導讀 lwIP TCP/IP堆疊整合到嵌入式應用,進而加快研發流程及節省時間與工作量
貿澤開售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穿戴式裝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 (2025.02.05)
球最新電子元件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STMicroelectronics全新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ST1VAFE3BX為首款輕巧型雙功能生物感測器,結合了用於偵測生物電位訊號的垂直類比前端 (vAFE) 和3軸超低功耗加速度計,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用途的運動追蹤和穿戴式應用
中華精測營收見成長動能 高速測試板推陳出新 (2025.02.04)
中華精測科技公布 2025 年 1 月份營收報告,單月合併營收達3.81 億元,較前一個月下滑 15.5 % 、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63.1 % ; 2025年初始,延續上一季度來自 AI 所帶動的高效能運算 (HPC) 訂單熱度
川普2.0加深地緣政治 再掀全球PCB新賽局 (2025.02.04)
經歷美國總統川普首屆任期,以及拜登繼任後推動「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政策,加劇地緣政治升溫和供應鏈重組,印刷電路板(PCB)產業遭遇深刻變革。讓中、日、台、韓等主要業者重新布局東南亞以分散風險
貿澤電子新品搶先看:2024年第四季新增超過10,000項元件新品 (2025.02.03)
Mouser Electronics(貿澤電子)身為原廠授權代理商,致力於快速導入新產品與新技術,為客戶提供優勢,協助加快產品上市速度。貿澤受到超過1,200個半導體及電子元件製造商品牌的信賴,幫助他們將新產品賣到全世界
超微型化仿生觸覺電子元件促進智慧皮膚更敏銳 (2025.01.21)
讓未來機器人在接觸時產生類似人類的敏銳反應機制找到了! 由國立中興大學生醫工程所林淑萍教授與物理所林彥甫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以二維材料為基礎加以模仿人類觸覺機械受器的人工裝置,被稱為人工默克爾盤(Artificial Merkel Discs)
貿澤與TE Connectivity和Microchip Technology合作出版重點介紹汽車分區架構的全新電子書 (2025.01.17)
全球最新電子元件與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今天宣佈與全球連接器與感測器領導廠商TE Connectivity和Microchip Technology合作出版全新電子書,深入介紹分區架構如何幫助設計人員跟上汽車系統日益複雜的步伐,以及其如何代表車輛建造方式的根本性變化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具備高彈性和高效能連線能力的KYOCERA AVX 9159-800雙入口卡緣連接器 (2025.01.17)
提供種類最齊全的半導體與電子元件™、專注於新產品導入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KYOCERA AVX 9159-800雙入口卡緣連接器。該系列為業界首款的雙入口卡緣連接器,使用經過現場實證的彈簧接觸技術,能提供高電子和機械效能
經濟部助攻鏈結矽谷生態圈 新創募資訂單上看4億台幣 (2025.01.15)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於今年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展後,除了率領涵蓋半導體、太空科技、醫療科技、量子運算與永續循環等領域,共11家台灣前瞻科技新創團隊及企業參展外,也積極鏈結矽谷新創生態圈,安排10家新創團隊至Stanford、Berkeley Skydeck二校拓展商務,可望創造4億台幣商機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支援新世代汽車和工業應用的Molex MX150直通式密封連接器 (2025.01.15)
全球最新電子元件與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貨Molex MX150直通式密封連接器。MX150直通式密封連接器屬於該公司堅固可靠的MX150汽車連接器系列,可滿足產業對於用在新世代汽車和工業應用中的高可靠性電動馬達持續增加的需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雅特力AT32F421遙控攀爬車電子調速新方案,助力征服極端地形
2 貿澤開售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穿戴式裝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
3 Nordic Semiconductor的nPM2100電源管理IC延長一次電池供電藍牙低功耗產品的電池壽命
4 Rohde & Schwarz推出 R&S ScopeStudio 助力開發團隊的基於個人電腦的示波器解決方案
5 Silicon Labs BG22L及BG24L精巧版SoC提供應用優化的 超低功耗藍牙連接
6 群閎攜手R&S共創WiFi 7與5G檢測新標杆,助力企業拓展全球版圖
7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ADI邊緣運算平台,可支援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中的機器視覺
8 意法半導體推出適用於車用微控制器的可配置電源管理 IC
9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