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多核心設計
科技
典故
攀上傳輸頂巔──介紹幾個數位顯示介面標準

當傳輸技術進入數位時代之後,使用者及廠商對於數位顯示的品質要求越來越注重,結合顯示卡硬體的數位顯示介面標準,其發展進度因而更受到矚目。
AMD發布ROCm 5.6開放軟體平台 可為AI帶來最佳化效能 (2023.07.05)
AMD發布全新AMD ROCm 5.6開放軟體平台,AMD人工智慧事業群資深副總裁Vamsi Boppana於部落格文章中重點介紹ROCm 5.6的新功能。 ROCm 5.6為人工智慧(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工作負載帶來: ●將Hugging Face單元測試套件整合至ROCm QA中
高通Snapdragon最新行動平台 目標讓5G技術更普及 (2023.06.27)
高通技術公司宣布推出全新Snapdragon 4 Gen 2 行動平台,透過深具創意的研發,為全球更多消費者帶來無與倫比的行動體驗。Snapdragon 4 Gen 2藉由快速的 CPU 速度、清晰的攝影和錄影功能、以及提供可靠連接能力的高速5G 和 Wi-Fi,實現全天候的輕鬆使用
PyANSYS 的結構設計建模 (2023.06.17)
本文敘述當工程設計的模擬流程進入程式碼控制建模設計的階段,大幅提升其彈性和功能性。透過使用PyANSYS可以更加精確地控制和調整設計,並可以自動化許多繁瑣的建模和模擬流程
安全需求持續增加 嵌入式系統設計要有新思維 (2023.06.17)
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及工業、汽車和資料中心市場對安全要求的需求持續增加,本文為Microchip安全與運算事業部產品行銷經理Xavier Bignalet,從他實際的市場實務經驗,剖析如何運用安全驗證IC,降低嵌入式系統的安全風險
英特爾15年來最重大品牌更新 將從Meteor Lake處理器開始 (2023.06.16)
英特爾針對旗下客戶端運算品牌進行重大更新,推出全新Intel Core Ultra和Intel Core處理器品牌,這項更新將從接下來的Meteor Lake處理器開始。 英特爾客戶端運算事業群業務副總裁暨總經理Caitlin Anderson表示,英特爾客戶端產品路線圖展現出英特爾如何透過Meteor Lake等產品持續引領創新、打造領先技術,同時專注於能源效率並大規模導入AI
AMD新款EPYC處理器擴大資料中心產品線 加速生成式AI發展 (2023.06.14)
AMD在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技術發表會上,揭示將塑造運算未來面貌的產品、策略以及產業體系合作夥伴,推動新一波資料中心創新。AMD與Amazon Web Services (AWS)、Citadel、Hugging Face、Meta、Microsoft Azure和PyTorch共同展示與各產業領導者的技術合作細節,為市場帶來新一代高效能CPU與AI加速器解決方案
[COMPUTEX] 全面運算解決方案將實現以Arm建構的行動未來 (2023.05.29)
Arm 推出 2023 全面運算解決方案(TCS23),它將成為最重要的行動運算平台,為智慧手機提供優質解決方案。TCS23 透過一整套針對特定工作負載而設計與優化的最新 IP,而這些IP可成為一個完整系統,無縫地協同工作,以滿足使用者對行動體驗與日俱增的需求
英特爾以廣泛且開放的HPC產品組合 為生成式AI注入動力 (2023.05.25)
英特爾在2023年國際超級電腦大會(ISC High Performance)上,展示高效能運算(HPC)和人工智慧(AI)工作負載的領先效能,並分享以oneAPI開放式程式設計模型為中心的未來HPC和AI產品;同時也宣布一項國際計畫,利用Aurora超級電腦為科學和社會開發生成式AI模型
AMD與微軟攜手透過Ryzen AI開發者工具加速AI部署 (2023.05.24)
AMD與微軟攜手合作打造建構區塊,以滿足開發人員和消費者於現今與未來充分利用AI所需。搭載Ryzen AI的AMD Ryzen 7040系列處理器於CES 2023發表,為x86處理器在AI加速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意法半導體首款AI強化型智慧加速度計 提升始終感知應用的性能和效能 (2023.05.17)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三款內建先進處理引擎的加速度計以提升感測器的自主作業能力,使系統能夠更快速地回應外部事件,同時降低功耗。 LIS2DUX12和LIS2DUXS12採用意法半導體第三代MEMS技術,增加可編程功能,包括機器學習核心(Machine-Learning Core,MLC)、先進有限狀態機(Finite State Machine,FSM)和增強型計步器
聯發科發佈天璣9200+行動平台 性能再升級 (2023.05.12)
聯發科技發佈天璣 9200+ 旗艦 5G 行動平台,進一步豐富了天璣旗艦家族產品組合。天璣9200+ 承襲了天璣9200的技術優勢,旗艦性能再突破,能效表現出色,賦能旗艦終端裝置行動遊戲體驗
戴爾全新設計商用PC系列 兼顧智能、效能與永續 (2023.04.14)
企業不斷探索該如何因應彈性工作的需求,事實上,61%的IT決策者(ITDM)認同更具回應性的技術可以提升工作體驗。此外,74%的決策者同意他們可以提供更多技術來滿足個人需求和偏好
AMD新款A620晶片組有助發揮Ryzen 7000系列處理器效能 (2023.04.07)
AMD發布A620晶片組,憑藉此AM5平台的效能與功能特色,發揮Ryzen 7000系列處理器陣容的強大效能,建議市場售價85美元起。 AMD A620晶片組即日起販售,提供具有多種連接性與頻寬選項的精簡可靠平台,並涵蓋DDR5記憶體、AMD EXPO技術、一鍵式記憶體超頻和高達32條PCIe 4.0通道等,以滿足家庭與辦公室使用者的嚴苛要求
NVIDIA在MLPerf 3.0基準測試中 將AI推論推向新高度 (2023.04.06)
MLPerf 作為獨立第三方基準測試,仍然是 AI 效能的權威衡量標準。自MLPerf成立以來,NVIDIA的AI平台在訓練和推論兩方面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包括今天發布的MLPerf Inference 3.0基準測試
AMD第四代EPYC處理器問世 可運用於嵌入式網路與工業系統 (2023.03.15)
AMD宣布將以AMD EPYC 9004系列嵌入式處理器,為嵌入式系統帶來效能與能源效率。?全新第4代EPYC嵌入式處理器基於Zen 4架構,為雲端和企業運算中的嵌入式網路、安全/防火牆和儲存系統,以及工廠廠房的工業邊緣伺服器提供領先技術和功能
英特爾新款Xeon工作站處理器問世 可提升效能並擴展平台功能 (2023.02.18)
英特爾推出全新Intel Xeon W-3400和Intel Xeon W-2400桌上型工作站處理器(代號Sapphire Rapids),其中Intel Xeon w9-3495X更是英特爾設計過最為強大的桌上型工作站處理器。這些新一代的Xeon處理器針對專業創作者設計,為媒體和娛樂、工程和資料科學專業人士提供龐大效能
ST雲端MCU邊緣AI開發者平台問世 加速新產品上市速度 (2023.02.15)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繼續擴大嵌入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組合,為嵌入式人工智慧開發者和資料科學家提供一套全新之業界首個線上開發工具和服務。STM32Cube.AI雲端開發者平台讓開發者有機會使用一整套環繞產業領先之STM32微控制器(MCU)所打造的線上開發工具
AMD營收創新高 實現業務多元化 (2023.02.02)
AMD公佈2022年第4季營收為56億美元,毛利率為43%,營業損失為1.49億美元,淨利2,100萬美元,稀釋後每股收益0.01美元。以非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計算,毛利率為51%,營業利益為13億美元,淨利11億美元,稀釋後每股收益則為0.69美元
ST:軟體定義汽車創造全新使用體驗與商業價值 (2023.02.01)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戴姆勒(Daimler,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執行長接受了採訪,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他將如何提升其公司汽車的品牌價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正在努力將賓士(Mercedes-Benz)轉型為軟體定義汽車
ST:軟體定義汽車創造全新使用體驗與商業價值 (2023.02.01)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戴姆勒的執行長接受了採訪,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他將如何提升其公司汽車的品牌價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正在努力將賓士轉型為軟體定義汽車。這是一個既具啟發性,又充滿智慧的回答

  十大熱門新聞
1 蘇姿丰:AMD將在AI的下一階段演進扮演關鍵角色
2 AMD擴大AMD Advantage計畫 為更多玩家帶來遊戲體驗
3 Microchip推出dsPIC數位訊號控制器新核心 提高即時控制精確度和執行能力
4 Intel Core Ultra透過新vPro平台將AI PC延伸至企業應用
5 英特爾AI加速器為企業生成式AI市場提供新選擇
6 AMD擴展商用AI PC產品陣容 為專業行動與桌上型系統挹注效能
7 Intel成立獨立FPGA公司Altera
8 Arm擴展全面設計生態系 加速基礎設施創新
9 英特爾攜手合作夥伴 助力AI PC創作新世代
10 AMD積極開發高效能和自行調適運算方案 推動AI PC變革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