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lo Alto Networks:業界轉向雲原生應用程式防護平台 統整安全功能 (2023.08.11) 雲端原生應用程式生命週期中的配置錯誤和漏洞,持續遭到攻擊者開採利用,讓攻擊面不斷增加。為此,業界轉向雲端原生應用程式防護平台 (Cloud Native Application Protection Platform, CNAPP) 以統整各式安全功能,從程式碼到雲端提供應用程式全方位的防護 |
|
學研聯手結合幹細胞及3D列印 建構預血管化組織成形 (2022.03.21) 一旦人體損壞或受到傷害時,必須藉由移植器官來修復或取代已失去功能,但器官取得的來源並不容易,而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相關研究可為再生醫學領域多元的醫療應用提供莫大的助力 |
|
ADI為Linux發行版擴充超過1000個元件驅動程式 (2021.12.01) 於Linux開源作業系統迎接30 周年之際,ADI宣佈擴充其Linux發行版之元件驅動程式,讓Linux核心能夠識別並支援超過1000個ADI周邊裝置。這些開源元件驅動程式為ADI客戶簡化軟體開發流程 |
|
工研院眺望2022醫材產業趨勢 材料創新與多元應用驅動變革 (2021.11.10)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各產業及生活層面所產生的衝擊與影響,為協助各產業尋求轉型發展的方向及契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舉辦「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以「淨零碳排下的全球價值鏈重組商機」為主軸,於2021年11月3~12日起展開一系列研討活動 |
|
挾ICT與半導體優勢 台灣生技產業將趁勢而起 (2020.12.22) 走一趟2020台灣生醫展,驚訝的發現,竟然有滿滿一整區的生醫新創攤位。從其數量與研究的質量,不難嗅出,台灣生醫產業即將迎來他們光輝的一頁。 |
|
打造個人化醫療 精準生醫臨床轉譯研發中心成立 (2018.10.18) 為了打造個人專屬的醫療器材,工研院攜手台大醫院、法德利科技與可成生技,日前共同簽屬合作意向書,宣布將成立精準生醫「臨床轉譯研發中心」,以3D列印技術,成立可快速打造個人醫療器材的「個人客製化醫材」平台與產業鏈 |
|
電子/生物整合突破 3D列印電子耳 (2013.05.03)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運用現有的列印工具,開發出了可聽見遠超出人類可聽範圍之無線電頻率的電子耳。研究人員希望找出一種能更有效將電子與組織整合的方法,因此,科學家們運用3D列印細胞和奈米粒子,並透過細胞培養結合小型線圈天線和軟骨,創造出了「仿生耳」(bionic ear) |
|
成大發展出快速疾病偵測晶片系統 (2006.08.24) 為了讓疾病的檢測能夠更快速精確,在國科會的支持下,成功大學的研發團隊結合民間業者,研發出「快速疾病偵測晶片」系統,不但兩到三小時內就可檢驗出多種疾病,連病菌有抗藥性也可以同時驗出 |
|
企業價值的排他性是好事─研華科技總經理 朱伯倫專訪 (2000.06.01) 企業的價值觀如果清楚,
不可避免地就會產生排他性,
價值觀不符的人就不會待在該企業裡,
但這是好事,
因為如此一來便不會引起力量的分散及內耗...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