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低迷邁向復甦 2025年智慧手機市長持續成長 (2025.01.13) 202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在擺脫連續兩年的低迷後,重回成長軌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年增4%,為近十年來首次回升。這一成長反映出全球總體經濟壓力減緩後,消費者信心的提升 |
|
CES 2025:全球創新記分卡揭曉 歐洲國家表現亮眼 (2025.01.09)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 (CTA) 在 CES 2025上發佈了最新全球創新記分卡,愛沙尼亞、芬蘭、德國、荷蘭、瑞典和瑞士等國榮膺創新冠軍。 這些國家在高技能勞動力、快速寬頻、對企業家友好的環境以及對新興技術的開放態度等方面表現突出 |
|
工研院勾勒南台灣產業新藍圖 啟動AI與半導體雙引擎 (2024.12.27) 工研院今(27)日舉行「AI賦能.半導體領航-2024南台灣產業策略論壇」,邀請多位產官學研領袖與會,聚焦於南台灣成熟的半導體供應鏈與技術優勢,並結合快速崛起的AI技術,呼籲與會者及早布局「半導體南向,產業鏈聚能量」與「產業AI化、AI平民化」雙引擎的產業架構,共創新商機 |
|
2024城市盃數位科藝電競大賽頒獎 正修摘2冠1殿軍 (2024.12.25) 「2024 CCCE城市盃數位科藝電競大賽」邁入第六屆,正修科大電競隊勇奪實況轉播冠軍,以電子競技「聯盟戰棋」與「G9:League of Aces聯盟特攻」兩賽項拿到冠軍與殿軍。由正修科大電競系直播團隊承接本次轉播工作,由棚內畫面轉播、音效控制到棚外的錄影、場控及選手檢錄,投入大量心力 |
|
2024智慧創新跨域競賽成果出爐 虛實居家樂高體驗遊戲奪冠 (2024.12.20) 將智慧創新應用在日常遊戲中,透過虛實整合功能為遊戲創造更多互動和增加趣味性,已成為遊戲玩家期待的新體驗。銘傳大學人工智慧應用學系開發「虛實居家樂高拼裝體驗遊戲」,讓樂高積木迷透過VR技術實現沉浸式拼搭體驗,能夠滿足對積木世界的想像與互動 |
|
台達啟用全台首座百萬瓦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 推動氫能技術創新 完善能源轉型藍圖 (2024.12.13) 台達於位在台南科學園區的台南二廠正式啟用全台首座百萬瓦(MW)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揭示台達在氫能技術研發上的重大里程碑 |
|
沙崙資安基地首創虛實整合資安競賽 CGGC「海狗再打十年」隊奪冠 (2024.12.09) 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攜手資安社群NDS次世代創新數位安全協會,共同舉辦「2024 CGGC網路守護者挑戰賽」(Cyber Guardian Grand Challenge),日前於台南沙崙資安基地舉行決賽 |
|
TrendForce: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增24.8% (2024.12.03) 根據TrendForce最新統計,2024年Q3全球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和氫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車合計銷量達412.3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19.3%;預估2024全年新能源車銷量為1,626萬輛,年成長率為24.8% |
|
鴻海亮相台灣太空國際年會 展現低軌衛星實力 (2024.12.01) 鴻海科技集團週日參與第二屆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首度公開其低軌衛星的軌道運行技術,並展示在太空產業鏈的完整佈局。
未來的通訊技術將朝向高覆蓋率、高可靠度、高連接密度和低延遲發展 |
|
第26屆台法科技獎揭曉 表彰在分子生物學科研成果 (2024.11.28) 繼COVID-19疫情過後,關於流行病學研究備受重視。近日在台灣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與法國法蘭西自然科學院(Academie des Sciences)共同頒發第26屆台法科技獎 |
|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2024.11.05) 相較於傳統獨立CAM軟體之外,如今大多數CAD設計軟體品牌旗下不外乎都有CAM軟體商深度整合,也因此讓後者有機會能透過CAD based或CAM產生程式語言,直接與工業機器人對話,進而提高操控靈活性 |
|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2024.10.28) 由工研院主辦的第23屆「Mobileheroes 2024通訊大賽」,國際賽獲獎名單日前揭曉,來自國內外的優勝團隊分別展現5G通訊結合AI人工智慧技術,在通訊網路管理、AR/MR及智慧能源等應用 |
|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登場量子論壇 揭幕TIE未來科技館匯聚國內外前瞻科技 (2024.10.18) 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偕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及衛生福利部攜手策劃為期3天的「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未來科技館」近日於世貿一館隆重揭幕,今年既有接連不斷的國際論壇、創新技術發表與商機媒合會 |
|
未來科技館將開幕 諾貝爾獎得主引領探索量子科技新時代 (2024.10.13) 2024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於10月17至19日在世貿一館隆重登場。「未來科技館」今年緊扣AI智慧、健康臺灣兩大趨勢設置主題專區, 「AI智慧專區」與「健康臺灣專區」,展現多項科技應用 |
|
聯發科發表3奈米天璣9400旗艦5G晶片 採用Arm v9.2 CPU架構 (2024.10.09) 聯發科技今日發表最新旗艦5G行動晶片天璣9400,主打邊緣AI、沉浸式遊戲和極致影像。這款第四代旗艦晶片採用第二代全大核設計,結合Arm v9.2 CPU架構,以及最先進的GPU和NPU,帶來突破性的性能和超高能效 |
|
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出爐 清大及嘉義高工奪冠 (2024.10.07) 為培育儀器自製人才添薪火,國科會轄下國研院儀科中心近日舉辦第16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決選與頒獎典禮,專上組由清華大學團隊奪得首獎及獎金10萬元,中學組由嘉義高工團隊獲得首獎及獎金8萬元 |
|
研究:財務狀況持續改善 三星顯示重奪第二季營收冠軍 (2024.09.30) 根據 DSCC(A Counterpoint Research Company)最新發佈的《每季顯示供應鏈財務健康報告》,報告涵蓋13 家公開上市的面板製造商,並基於公司財務資料揭露。2024年第2季,幾乎所有面板製造商的財務狀況均有所改善 |
|
晶圓製造2.0再增自動化需求 (2024.09.30) 生成式AI問世以來,先進製造/封測產能供不應求,加劇新建晶圓廠林立,也凸顯當地製造人力、量能不足,現場生產管理複雜難解等落差,全球布局也勢必要追求永續發展 |
|
工業機器人作用推動廠區發展 (2024.09.27) 如今瑣碎的任務可交由協作機器人代勞,而工廠員工則能從事其他更複雜、需運用技巧解決問題且整體品質更高的工作。機器人在製造業的作用將持續擴大,且將能承擔更多責任和任務 |
|
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結果出爐 台大奪冠 (2024.09.23) 921大地震距今已25年,這段期間經歷2016高雄美濃地震、2018花蓮地震、2022台東池上地震、2024花蓮地震等,然而地震工程技術不斷創新,地震預警也能迅速偵測後對外發布地震訊息,目前的科技仍然無法於震前預測地震,使得平時防震準備與扎實的地震工程防災教育相形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