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節能缺工挑戰推進 智慧物流冷鏈管理 (2025.10.08) 台灣倉儲物流業對外須面對各國不確定的稅率衝擊,增加供應鏈的風險管理難度;對內還有節能永續及缺工挑戰,勢必要引進國內外ICT廠商提供的智慧物流方案,才有機會能真正實現「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願景 |
 |
AI重塑PCB價值鏈:材料、設計與市場的三重進化 (2025.10.07) 過去,PCB的角色主要在於承載與連接電子元件,但在AI時代,PCB不僅要能傳輸超高速訊號,還必須處理高功率密度、散熱挑戰與多層堆疊設計的壓力。這使得PCB產業迎來一場全面性的技術革命與材料演進 |
 |
機器人模組化系統 大國間爭一線生機 (2025.10.03) 當中國大陸與歐、美、日、韓系廠商皆明確拉開戰線,積極開發機器人本體,投入從研發、量產到商業模式整合的全方位布局。台灣在這場技術、資本與政策合力驅動的競賽下,更應積極思考如何創造差異性,藉此爭取最大利益,而不是在地緣壓力下被迫選邊站 |
 |
如何解讀Intel與AMD洽談代工合作 「亦敵亦友」的下一步? (2025.10.02) 全球半導體產業再起風雲。根據最新消息,Intel正與長年競爭對手 AMD進行初步接觸,探討建立晶圓代工合作關係。這項傳聞一經傳出,立即在產業與資本市場引發關注,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兩家公司的未來策略,也可能對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 |
 |
AI取代傳統試誤法 成功發現具備潛力的新電池材料化合物 (2025.10.02) 隨著全球邁向淨零碳排,電池技術的突破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推手。近期,科學研究團隊宣布利用AI,在極短時間內甄選並模擬大量候選材料,成功發現具備潛力的新化合物,有望顯著提升電池的壽命與充電效率,為綠能發展再添新動能 |
 |
『用汗發電』! 多個研究機構致力研發「汗水動力」智慧手錶 (2025.10.01) 隨著智慧穿戴裝置日益普及,傳統鋰電池帶來的環境負擔和充電不便成為產業痛點。然而,一場由全球頂尖研究機構推動的綠色能源革命正在悄然展開:他們正致力於開發能利用人體汗水發電的智慧穿戴裝置 |
 |
鑽石揭示未來電子運算新契機 義大利團隊捕捉「虛電荷載子」現象 (2025.09.30) 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研究團隊近期透過飛秒與阿秒級的超快光脈衝實驗,首次在鑽石內部觀測到一種短暫存在但具有深遠影響的現象——「虛電荷載子」。這些瞬時生成的電子與空穴雖然存續時間極短,卻能在超高速尺度上改變鑽石的光學特性與電子反應,為未來跨入「拍秒(petasecond)甚至百萬億赫茲(Petahertz)」級別的電子裝置鋪路 |
 |
Intel獲NVIDIA資金與技術挹注 能否重振先進製程競爭力? (2025.09.22) 近期 NVIDIA 宣布斥資 50 億美元入股 Intel,購買約 4% 的普通股,這項交易不僅震撼全球半導體市場,更揭示了產業格局正在出現結構性變化。雙方同時宣布,將攜手合作開發用於資料中心與個人電腦的新一代晶片產品,由 Intel 承擔 CPU 的設計與製造,而 NVIDIA 的 GPU 與 AI 加速技術則將融入其中,形成更緊密的異構運算平台 |
 |
Silicon Labs FG23L無線SoC全面供貨 將為Sub-GHz物聯網提供最佳性價比解決方案 (2025.09.19) 低功耗無線連接領域的創新領導者Silicon Labs (亦稱「芯科科技」,NASDAQ:SLAB)今日宣布其第二代無線開發平台產品組合之最新成員FG23L無線系統單晶片(SoC)將於9月30日全面供貨,開發套件現已上市 |
 |
工研院攜手AWS、日立獻策 創新週展出逾30項技術 (2025.09.18) 工研院今(18)日於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2025 ITRI Innovation Week 工研院創新週」系列活動,包含「SOUTH NEXT:大南方產業轉型國際論壇」,聚焦產業轉型應用,同步展出淨零創新、循環材料、數位轉型與新興產業4大主題,超過30項產業化創新技術,展現協助南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亮點成果 |
 |
陽明交大突破腦科學 毫秒級無線腦波調控技術展現醫療潛力 (2025.09.18) 在科幻電影中,透過穿戴式裝置操控他人思維和行動的情節,如今正逐漸走向現實。陽明交通大學智慧醫電工程所與腦科技跨領域工程碩士學程江柏翰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出突破性的「毫秒級無線腦神經調控技術」,能夠在動物實驗中於極短時間內精準控制腦波 |
 |
漢翔攜手雷虎研發中大型直升機 搶食無人機市場大餅 (2025.09.17) 因應俄烏戰爭揭示無人機改變戰爭型態,在情報、監視、偵察與打擊任務成效卓著,各國積極部署,未來無人機將轉變為消耗、便宜且多功能武器,吸引各界廠商搶食大餅,一方面布局軍方新採購標案,同步推出新款無人機搶市 |
 |
AI集成模型突破 中大精準描繪PM2.5成分時空分布 (2025.09.17) 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威脅指數,正隨著科學研究被逐步揭示污染來源。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林唐煌教授,攜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吳章甫教授,以及多所大學與研究機構,在國科會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下,運用人工智能與統計方法,成功建立臺灣本島PM2.5元素成分的時空分布模型 |
 |
報告:教育產業對勒索軟體防禦力提升 97% 受害者成功復原資料 (2025.09.17) 全球先進資安解決方案供應商 Sophos 公布第五份年度《教育領域勒索軟體現況報告》,揭示教育產業在抵禦勒索軟體攻擊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根據針對 441 位 IT 與資安主管的全球調查結果,教育單位在復原效率與成本控制上明顯改善,贖金支付比例與金額雙雙下降,顯示整體防禦能力正逐步提升 |
 |
工研院揭曉第14屆院士與創新週 台積電出身包攬2院士 (2025.09.16) 工研院近日舉辦「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今年共有5位新科院士獲頒殊榮,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及生醫醫療領域,分別為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 |
 |
金屬中心與成大攜手強化地熱產業布局 拓展能源新藍海 (2025.09.16)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近日舉行交流會議,回顧多年合作成果,並深入探討針對地熱技術及未來能源發展。雙方強調將持續推動地熱產業發展外,將合作觸角擴展至碳封存、氫能、循環經濟與金屬回收等領域,展現學研攜手推動綠能轉型的決心 |
 |
Microchip第十屆台灣技術精英年會(MASTERs)現已開放報名 (2025.09.15) Microchip Technology今日宣布,第十屆台灣技術精英年會(MASTERs)正式開放報名。本活動為嵌入式設計工程師打造的頂尖技術訓練盛會,將於 11 月 20 至 21 日在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並迎來十週年里程碑 |
 |
台灣電動車產業--從全球趨勢看台灣定位 (2025.09.12) 台灣在全球電動車產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憑藉 半導體與 ICT 產業的領先地位,台灣能提供高效能晶片、功率模組與智慧座艙解決方案,並在零組件整合與電子製造方面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
 |
SDV發展挑戰重重 英飛凌以三大基石化解難題 (2025.09.11) 在英飛凌(Infineon)於台北舉辦的 OktoberTech 活動中,汽車電子事業部資深副總裁 Hans Adlkofer指出,「汽車的產品生命週期往往長達十年以上,但軟體創新的速度卻以月為單位計算,兩者之間的矛盾,是SDV推動的第一大挑戰 |
 |
資策會揭「快思慢想」架構 估203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逾460億元 (2025.09.09) 迎接新一波AI Agent、人形機器人應用浪潮,資策會MIC今(9)日在第38屆MIC FORUM Fall《馭變:科技主權 全球新局》研討會上,聚焦人型機器人發展潛力與台廠商機,以及AI Agent人機互動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