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电子产业
科技
典故
Internet的起源

组成Internet的两大组件,一是作为传达内容的本体—超文本,另一个是传输的骨干—网络,网际骨干可追溯到1968年的美俄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国防部的DARPA计划发展出ARPANET,网页结构则是由超文件(Hypertext)演变而来。
研究: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2035年上看2911亿美元 (2025.03.24)
根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研究,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至2035年间呈现显着扩张,自动化普及、人工智慧(AI)技术进步以及工业4.0的崛起,正重塑市场格局。市场预计在2025年达到551亿美元的估值,并在2035年大幅扩张至2911亿美元,复合年均成长率(CAGR)高达18.1%
电子舌头逐步成真 虚拟实境味觉体验更进一步 (2025.03.24)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套名为「e-Taste」的系统,透过感测器侦测食物中的五种基本味道(咸、酸、甜、苦、鲜)的化学物质含量,并将数据转换为数位读数能对食物进行采样,并在人的囗腔中部分重现其风味
Microchip推出AVR SD系列入门级微控制器,降低安全关键型应用的系统成本和复杂性 (2025.03.24)
为帮助工程师在严苛安全要求下尽可能地降低设计成本与复杂性,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正式推出AVR® SD系列微控制器。该系列微控制器整合内建功能安全机制,专为需要高可靠性验证的应用设计,且定价不到1美元,成为首款在该价位段满足汽车安全完整性Level C (ASIL C)和安全完整性Level 2 (SIL 2)要求的入门级微控制器
台达GTC获黄仁勋到场加持 展AI世代电源散热与智能制造方案 (2025.03.23)
台达近期叁与NVIDIA GTC 2025,除了展出AI世代的全方位电源和液冷解决方案,能为搭载NVIDIA技术的AI和HPC资料中心,提升效能并兼具节能;同时结合Omniverse与 Isaac Sim平台,无缝整合虚实产线,为多元的制造应用提升生产力和弹性
哥伦比亚大学创新3D光电平台 突破AI硬体能效与频宽密度 (2025.03.23)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日前发表一个创新3D光电平台,该平台结合光子学与CMOS电子学,能够以极低能耗(每位元120飞焦耳)实现高达800 Gb/s的频宽,并达到5.3 Tb/s/mm2的频宽密度
苹果智慧眼镜专利曝光 耳後隐藏式连接埠 (2025.03.23)
苹果公司一项智慧眼镜专利申请揭露,其设计重点在於将连接埠隐藏於使用者耳後,并透过客制化设计提高佩戴舒适度。这款智慧眼镜的侧边固定臂末端设有电源和/或数据连接埠,臂内则置有引导显示光线的波导
贸泽即日起供货适用於AI和嵌入式应用的 全新Raspberry Pi Compute Module 5 (2025.03.21)
推动创新、领先业界的新产品导入 (NPI) 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货Raspberry Pi的全新Compute Module 5 (CM5)。Compute Module 5是一款强化型的系统模组 (SoM),可直接满足工业需求,同时保持与其前代产品的机械相容性,还能改善AI、机器视觉、工业自动化、智慧家庭、健康医疗监控和其他嵌入式应用的功能
意法半导体第七度获选 2025 年「全球百大创新机构」 (2025.03.21)
服务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之全球半导体领导厂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入选 2025 年「全球百大创新机构」(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2025)。该榜单由全球知名资讯与分析机构 Clarivate 公布,每年评选并表彰在技术研发与创新领域居於领先地位的企业
2025年边缘AI市场将破4000亿美元 台湾可成边缘AI的『瑞士刀』 (2025.03.21)
边缘AI装置引爆智慧生活革命,从智慧家电到汽车座舱,终端装置透过高规格显示萤幕与感测器,建构出更直觉的人机互动界面。在这波浪潮中,台湾凭藉显示面板与感测器供应链的深厚底蕴,有??抢占全球边缘AI装置的战略要塞,但如何突破技术整合与生态系建构的瓶颈,将是产业升级的最大考验
人形机器人商机无限 台湾优势在於关键零组件供应链 (2025.03.21)
当全球科技巨头如特斯拉、波士顿动力、本田等企业竞逐「人形机器人」商机时,台湾产业并未缺席。根据研究,台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并非整机开发,而是背後的「关键零组件供应链」
绿色碳公益永续发展联盟成立 跨域合作推动低碳转型 (2025.03.20)
由产官学界及公益组织汇聚力量共创低碳未来,「绿色碳公益永续发展联盟」於今(20)日正式成立,各界携手推动碳公益与永续发展行动,为环境与经济创造双赢局面。 因应全球碳中和(Net Zero)、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及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的趋向
超越铜线!韩研发新型碳奈米管纤维 助力电动车与无人机轻量化 (2025.03.20)
韩国电气研究院 (KERI) 奈米混合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功运用现有合成纤维制程,直接制造出「功能性纤维」,为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发展奠定基础。 KERI利用单壁碳奈米管 (CNT)制成的高能量、轻量化纤维
茂纶登场NVIDIA GTC大会 展示全方位AI自动化解决方案 (2025.03.20)
茂纶将於 3 月 17 日至 21 日首度亮相 NVIDIA 年度 GTC 大会,并以 NVIDIA 代理商的身份叁与展览,现场展示茂纶的即时环境生成服务 AI Try Now,以及与先构技研共同开发的Epson机械手臂应用於AI瑕疵检测解决方案等,并与全球AI领域共同探讨技术发展趋势
富采整合集团资源 抢攻智慧车用市场 (2025.03.20)
富采今日宣布,透过合并晶电与隆达,整合集团资源与技术,积极抢攻高阶车用市场。将凭藉既有车用实绩与完整解决方案,并透过Micro LED与Mini LED等先进显示与照明技术,开发多项创新产品
明基三丰携????抢攻中国市场 导航机器人进军脑神经外科手术 (2025.03.20)
????科技(Brain Navi Biotechnology)宣布与明基三丰(BenQ Medical Technology)建立策略合作夥伴关系,将共同在中国市场引进NaoTrac 脑神经外科导航机器人。 根据Frost & Sullivan市场研究,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 30 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95亿美元
亚马逊无人配送2025年落地倒数 三大挑战待突破 (2025.03.20)
亚马逊(Amazon)正加速推进「最後一哩路」自动化配送计画,透过无人机Prime Air与Scout自动驾驶车,企图颠覆传统物流模式。根据内部文件与公开声明,该公司目标在2025年前将无人配送技术导入主要市场,但技术稳定性、法规限制与社会接受度,仍形成难以忽视的推进障碍
AMD举办AI PC创新峰会 苏姿丰预言今年将见证AI应用爆发式增长 (2025.03.20)
在NVIDIA举办GTC的同时,AMD也於北京举办AI PC创新峰会,执行长苏姿丰博士以AI技术重塑世界为核心,描绘了从晶片底层创新到生态协作的AI PC全景。 苏姿丰在演说中强调,AI已成为「过去50年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其影响力正以指数级速度渗透至医疗、制造、物流等核心领域
NVIDIA优化人型机器人AI训练 TrendForce估2028年产值接近40亿美元 (2025.03.19)
基於NVIDIA创办人黄仁勋对人型机器人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将是下世代AI算力的重要出海囗。根据TrendForce今(19)日发表最新研究,NVIDIA GTC 2025发表Isaac GR00T N1通用人型机器人基础模型,将大幅优化机器人AI训练的前提下,预期该领域产品将提前放量,推升全球人型机器人市场产值於2028年接近40亿美元
高阶电子纱线市场火热 2035年将达45亿美元 (2025.03.19)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Fact.MR的报告,2024年全球高阶电子纱线市场估值为12.341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至2035年间将以12.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持续成长,至2035年达到45.189亿美元
香港大学研发可伸缩有机电化学电晶体 开启穿戴科技新纪元 (2025.03.19)
根据.embedded.com的报导,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在穿戴式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可伸缩的有机电化学电晶体(OECTs)。这项创新技术结合了弹性、微型化和即时运算能力,有??彻底改变穿戴式装置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十大热门新闻
1 元太联手奇景 推出新一代彩色电子纸时序控制晶片
2 卢超群:以科技提高生产力 明年半导体景气谨慎乐观并逐步成长
3 成大半导体学院团队研发新型光学仿生元件 为AI应用开创新视角
4 调查:五大厂掌控车用半导体市场半壁江山
5 SEMICON Taiwan 2024下月登场 揭??半导体技术风向球
6 工研院携手嘉联益、资策会开发电浆技术 推动低碳节能PCB软板
7 AI擂台的血腥争夺 英特尔如何在刀光剑影中扭转颓势?
8 TPCA:AI带动IC载板重返成长 2024年全球市场将达153.2亿美元
9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10 安立知:NTN设备开发将面临延迟和频移等挑战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