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李士傑
科技
典故
微软的崛起

微软于1975年,由比尔盖兹和好友保罗艾伦共同成立,1981年,比尔盖兹完成的MS-DOS 第一版与IBM生产的第一部个人计算机同步推出,藉由MS-DOS的成功,微软陆续推出了很多广受欢迎的软件,除了注重产品间的兼容性,也在软件开发上重视长期目标的策略, 这就是微软能持续保有市场的原因。
虚拟博物馆的真实 (2004.12.01)
今年度(2004年)的「博物馆计算机网络」(Museum Computer Network,MCN)研讨会在明尼苏达州的双子城举行,主题是「博物馆的典藏、经验汇流与社群的重要科技」。这个研讨会迄今已有第三十二年的历史,是一个量小质精,让档案典藏、博物馆与美术馆等不同领域的信息工作者能够充分交流的核心社群国际聚会
一种创伤(演化)的科技形式 (2004.10.30)
出版品代号:::TM 期数:::000102 文章代码:::HM1 文章标题:::一种创伤(演化)的科技形式 文章副标::: 出版品单元:::TMHC 文章来源::: 作者:::李士杰 译者::: 引言::: 附图定
人的延伸 (2004.09.27)
朋友常常会问我说,「咦,你怎么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我最经常的回答就是:「喔,这是我的义肢。」我需要它(们)来帮助我思考、沟通与跟这个世界链接起来。这些链接其中最重要的黏胶就是软件
奥运,书写与脱臼性 (2004.08.26)
也许在这段日子中,你正在观赏奥运。我正在阅读村上春树 2000 年所写作的《雪梨!村上的奥运日志》。村上春树的书写让我想到了部落格(blog)跟其他文体的最大差别:直接地跟读者讲话,中间没有新闻台「文章」模板預鑄的作者矫饰,没有杂志「专栏」混杂着可预期性的姿态
气象局,老树,资料库 (2004.07.26)
坐在台南市气象局的一级古迹前,我喝着「奉茶」沁凉的茶,周围坐的是台南社大的朋友们。我抚摸着独特的杯子,享受着室内古意盎然的感觉、一边想像着站在那座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古代气象馆之前的感觉
开放源码的成功 (2004.06.28)
刚从国外开放源码研讨会回来的同事,帮我带回了一本关于开放源码最新出版的专书:「开放源码的成功」(The Success of Open Source)。作者是 Steve Weber,一位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的政治系教授
老照片诉说新故事 (2004.05.26)
我好久没有收到电子邮件这么感动了。尤其是在我使用多年的电子邮件信箱早已正式被垃圾邮件攻陷、朋友们不再转寄心情、转而透过部落格、IRC 与 MSN 互通声息的时代。「以前收到不认识的人写的电子邮件
小世界的朋友网路 - FOAF (2004.04.25)
如果平常Yahoo!奇摩交友网站的经验算是一种平面经验的话,FOAF这种仿佛在外太空逛街的交友经验,应该算够立体、超级立体吧。
心智与社会的系统之一 (2004.03.25)
这次激烈的总统大选,虽然还有许多争议与对峙,但是从某种观点来说,已经结束了。高雄市长谢长廷有提到透过选罢法规定一种做法上的可能性:如果双方选票数目差距在 1% 以内,不必选举人提出诉讼就自动重新验票
We Are Friends, Aren't We? (2004.02.25)
社会媒体的出现 彷佛才不过是六七年前,一台又一台安静的个人计算机孤岛,只有在办公室需要传档案的时候,透过一张张小小磁盘中的word档案,人们怯生生地透过亲手交换磁盘的片刻,世界才彼此链接在一起
忍不住想要并吞星球 (2003.11.26)
「整个世界几乎都已被瓜分,所剩下的也正被区隔、征服,或是成为殖民地。想到夜晚时 得抬头观看的星群,那是个我们永远无法抵达的巨大新世界;如果可以,我会去并吞这些 星球;这种想法在我脑海中盘旋不去 --- 想到星群能够如此清晰地为我们所见,但又离我们 如此遥远,实在让我感到悲哀
拜访一所全然开放的大学 (2003.11.01)
你或许会看过有着盾牌的学校校徽。你或许在台湾留学生穿回国的 T 恤上面看到盾牌里面的狮子、老虎,或者其他圣洁的、威武的历史图像。在欧洲,学校,或者更精确地说,大学,本来就是一种意像丰富的历史建构
关于社群无线运动的沉思 (2003.09.25)
关于无线网路的沉思 无线网路地下街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复杂的心情:光华商场有着最新颖、价钱最便宜的3C商品,但是造访一次却需要充足满溢的体力与能量。除了学生时期帮朋友组装电脑之外,平常我偶尔会三不五时去走走、把它当作一个大众文化现场来造访

  十大热门新闻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