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Homeplug
科技
典故
浏览器的演进

浏览器最早的名称为WorldWideWeb,1990年它还只是仅供浏览网页之用。1993年美国国家高速计算机中心针对Unix系统研发出Mosaic,利用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接口程序,可以将网页上的图跟文展现在屏幕上。1994年由网景公司推出的Netscape Communicator,在市场中有着相当高的占有率,但目前浏览器的使用以IE为主流。
电力线通讯升温HomePlug多种规格布局市场 (2014.06.17)
近一年来,物联网的兴起带动越来越多的装置开始具有联网功能,而智慧家庭的概念也逐渐日益成熟。不过,当家庭内这么多设备联网后,大幅度的提升的家庭网路的需求量,这也将对对频宽造成造成很大的负担
[Computex]新一代HomePlug 重新定义连网家庭 (2013.06.05)
近年来,混合型家庭网络的概念逐渐兴起,而电力线通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又称PLC)又再度卷土重来,提供消费者家庭连网的全新选择。作为宽带连接的选择,电力线通讯在影音串流的潮流下,在高速连网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COMPUTEX>HomePlug壮志 推混合式网络 (2012.06.10)
「智能」、「行动」、「连网」彻底改变人们家庭设备的连网趋势,相信不久后,家电都将具备网络链接的功能。为了提供家中快速、便利以及可靠的网络连接,今日(8日)「家用电力线网络联盟」(HomePlug Alliance
HomePlug GP搭配智能电网相得益彰 (2011.06.08)
在现今的电力线传输(PLC)市场上,主要有三大阵营,包括Homeplug Alliance、UPA和HD-PLC Alliance。目前以Homeplug的历史最久,成立至今已经超过10年,并拥有超过65家的通讯公司为主要会员、以及220项产品的许可认证,市场上超过90%的电力线通讯产品皆采用Homeplug技术
家用電力網路到底有沒有龐大的商機呢? (2010.08.26)
家用電力網路到底有沒有龐大的商機呢?
HomePlug天关难闯? (2010.08.10)
HomePlug的发展历史并非一天两天,但至今普及状况却不如预期理想。放眼目前市场上,多数人依旧使用Wi-Fi无线网络,选择HomePlug的并不多。Wi-Fi网络有其固有优势,HomePlug想闯无线通信市场,还得过Wi-Fi这一关
一般市场乏人问津 Homeplug专攻特定建筑 (2010.07.06)
由于家用宽带网络不断地普及,许多家电装置纷纷加入连网的行列,希望透过因特网来分享不同装置间的丰富信息,或使应用变得更智能化,例如视听娱乐设备就非常需要透过宽带网络来存取并共享内容与服务
一般市场乏人问津 Homeplug专攻特定建筑 (2010.07.06)
由于家用宽带网络不断地普及,许多家电装置纷纷加入连网的行列,希望透过因特网来分享不同装置间的丰富信息,或使应用变得更智能化,例如视听娱乐设备就非常需要透过宽带网络来存取并共享内容与服务
消费市场适者生存 HomePlug难敌Wi-Fi网络? (2010.07.05)
家中需要使用电力的装置不计其数,加上数字化网络时代的来临,一户家庭中有越来越多的装置需要链接网络。常见到的情况是,屋内的网络线错综复杂,既使使用了无线网络AP,也常因为距离远、墙壁阻隔等因素,导致讯号微弱、收讯困难等麻烦
发展策略转向HomePlug晶片定位为辅助Wi-Fi (2003.03.26)
为提振市场,HomePlug的系统与晶片商在市场策略上做了新的调整,纷纷强调与当红的Wi-Fi技术做整合,并定位为其辅助性的技术。 HomePlug是电力线(powerline)连网产品的规格,目前主要晶片供应商包括科胜讯、Intelion及Cogency
台厂Home Plug产品第一季开始量产 (2002.01.09)
台湾厂商的Home Plug产品首度进入量产阶段,达创及建汉已于1月开始出货,友讯、亚旭、智邦、永洋及源兴等厂商,也可望在第一季相继加入量产行列。上游供货商预估,台厂2002年总出货量应可达到50万台以上,随着出货量逐步扩大,第四季以后报价及售价可望下跌三分之一
家庭网路之初探 (2001.08.01)
家庭有线网路主要借由电话线或乙太网路线作为连线的媒体,但自从开发出能够利用家里随处可得的HomePlug互相传递数位讯号后,许多下游的设备制造商,大力支援倡导这个革命性的技术

  十大热门新闻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