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高煥堂
科技
典故
研究网络工程的团队 - IETF

IETF是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国际网络工程研究团队)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组织,其作用在于汇集网络设计师、网络操作员、网络厂商,以及研究人员共同研发改进网络的工程架构与建立起一个平稳的网络环境。
迈向AI与IC产业结合之路 (2020.02.18)
随着AI应用日愈扩大且趋于复杂,运算能力成为当今推动AI发展的新动能。可以预见的是,硬体IC产业将陪伴新兴AI产业的成长。本文叙述AI的长短处,以及AI神鹰设计理想的、互补的协同合作模式
AI本质及其商业的康庄大道 (2019.07.09)
AI必须在决策者的「决策时间点」与「行动时间点」之间的数秒钟内,必须即时纳入当下的决策,做出智慧的推论。
电子业智慧化之道-介绍「两段式」移植策略 (2019.05.17)
在AI时代里,「软硬结合+AI模型」成为大家关心的产业议题。本文提出了「两段式」移植策略,并且提出范例说明。
不插电学AI:快乐学习人工智慧 (2018.12.25)
过去二十年来,国内外都有机构在推广「不插电学资讯」的学习途径。因此,也可以将其扩展到「不插电学AI」,让人人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AI、掌握科技发展的动脉。
多机器人的创新组合开发技术 (2018.12.19)
除了制造机器人产品之外,创造多台机器人的协同合作,也是很有趣且具有商业价值的。
AI 时代里,中小学如何推展创新学习? (2018.10.19)
人们有两条主要的学习途径。第一个途径是「慢学快思」,非常重视起点是基础,必须扎实,认为起点是根本,本立而道生;第二个途径是「慢思快学」,我们可以从儿童的学习阶段就培养「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
AI 产业的「三合一」平台融合策略与架构 (2018.08.29)
台湾拥有强势的终端硬体技术和产品,加上自有IP的UBOT平台软体,能够逐渐在终端设备行业上形成一个平台效应,再搭配当今热门的区块链交易平台,形成三合一的AI产业平台融合大策略
AI时代的创新教育之路 (2018.07.17)
人工智慧的「快学快思」能力日益精进,面临这么大的挑战,我们如何迈向未来更好的出路呢?本文提出一个学习创新的新路径:「慢想快学」,具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特性
AI资料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 (2018.06.15)
以演算法作为AI企业竞争优势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当今的AI产业逐渐进入资料来源的竞赛时代了。
人类如何向AlphaGo学习出人头地? (2018.05.10)
如果人类能从AI强化学习得到启示,强化探索能力,则人人能探索更多的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知识3.0:美好出路常在无法否证的地方 (2018.01.29)
改变知识结构可带来不同的视野,透过知识3.0的视野,将能够更有效探索未被否证的路径。
AI 时代的创新教育:AI思维+设计思维 (2017.11.24)
机器与人类的智慧化之路,是非常互补的、可以非常有效地相辅相成。
从VR 与 AI 的发展谈VR+工业4.0的结合 (2017.07.19)
从工业4.0的角度看,VR和AI这两项技术都是工业4.0所需要的两项要素。工业4.0里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愿景,不但依赖AI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也仰赖VR技术和产品来支撑。
从「教育+广告」看VR发展前景 (2017.06.06)
VR新科技开创台湾新经济(八)
如何建设校园的VR素材整合平台 (2017.04.10)
本文以大专学校为例,说明如何开发一套,讓學校師生們透過行動App來存取或觀看平台上的R素材。",让学校师生们透过行动App来存取或观看平台上的R素材。当学校区域平台里的R素材逐渐丰富,就能进行素材的授权交易了
平台战略:台湾VR产业的康庄大道 (2017.03.08)
从杰出的单项产品出发,依循产品的上下游,顺藤摸瓜,逐渐建立平台、扩大生态…从产品型企业,转型成为平台型企业,是台湾许多企业的出路。
VR的特质:无框、自由度和3D互动 (2017.02.08)
VR的应用越来越广,藉由本身的无框、自由度和3D互动特色,再予透过与其他技术的链接,其发展前景逐渐明朗。
VR新科技开创台湾新经济 (2017.01.23)
40年前台湾IT产业的成就秘诀曾经藏在半导体的细节里。 40年后的今天,台湾下一波的科技(IT)+文创(设计)融合产业的成功秘诀很可能就藏在文创的素材细节里…
从「经济视角」看台湾VR产业 (2016.12.13)
大家都知道,视角(View)是人们以特定角度去观察一项真实事物。也像人们用两只眼睛观察同一件事物,所观察到的会更贴近真实。

  十大热门新闻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