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鯧뎅꿥ꆱ藥 35
台湾半导体业者全力备战未来的人才争夺战 (2021.03.04)
面对这一波半导体新浪潮,台湾正经历硬体转型软体的过度阵痛期,如何寻求相关人才,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然而,留住人才的第一步,得先决定产业方向。
国研院半导体中心今日揭牌 (2019.01.30)
国家实验研究院台湾半导体研究中心30日正式揭牌,是全球唯一整合积体电路设计、晶片下线制造及半导体元件制程研究的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2018年国研院辖下的国家晶片系统设计中心(CIC)与国家奈米元件实验室(NDL)开启合并规划作业,於2019年1月正式合并为台湾半导体研究中心
Mentor协助国家晶片系统设计中心建立矽光子设计流程标准 (2018.08.23)
Mentor和 Luceda Photonics正与台湾的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晶片系统设计中心(CIC)合作,为以矽光子技术为基础的积体电路(IC)建立设计流程的全国标准。Mentor的Tanner矽光子设计与布局工具将作为此流程的基础
国研院、Synopsys与台湾学界签属先进AI晶片合作意向书 (2018.06.03)
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晶片系统设计中心 (国研院晶片中心), 与新思科技 (Synopsys) ,共同与台湾大学杨家骧教授、交通大学郭峻因教授、中兴大学黄颖聪教授等代表,签署AI研发深耕计画合作意向书,将协力投入台湾先进AI晶片与系统研究
新世代AI智慧建构学研合作新场域 (2018.05.09)
物联网的运作架构中的感知层,为各种功能的感测元件所整合而成,而感测器也是建构机器人完整环境感知能力的关键元件,发展多元感测器可提升机器设备的智慧化效益
2018 Arm Design Contest设计竞赛即日起开放报名 (2018.04.13)
全球IP矽智财授权厂商Arm第13届Arm Design Contest设计竞赛正式开跑!再次携手国家晶片系统设计中心 (CIC) 及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共同协办,今年以「Dare to Dream, Made Possible」为题,叁赛学生将采用体积轻巧的STM32F469 Discovery硬体开发版以及MDK-Arm软体开发工具,将创意与想像力实现於日常应用中
2016 ARM Design Contest设计竞赛即日起开放报名! (2016.05.16)
物联网科技大跃进─随着「物联网」概念逐步应用于行动装置、端点服务、虚拟实境、智慧机器人等新科技领域中,全球矽智财供应厂商ARM宣布,2016 ARM Design Contest设计竞赛正式起跑!正式迈入第十一届的ARM Design Contest
国研院首创多感测整合单芯片技术 开启新智能生活 (2015.03.24)
随着物联网兴起与穿戴式装置普及,感测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市调机构统计,感测芯片2014-2019年之复合成长率约为13%,而2019年是占率更将达到240亿美元。不过,受限于尺寸大小、耗电量、成本等因素,穿戴式装置仍不能整合多种类的感测芯片,因此在功能上还不够智能化,未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CIC:协助缩短产学技术落差 (2013.12.09)
提供EDA软件、制程下线、教育训练, 以及价值创造平台四项服务, 让学界透过芯片中心进一步缩短产学之间的技术落差。
2013 ARM科技论坛「Where Intelligence Connects」11月21、22日 台北/新竹隆重登场 (2013.11.14)
2013年即将进入尾声。对ARM来说,透过进入如物联网、中价位智能型手机等新兴市场、提升每台数字装置内含有ARM核心芯片的数量、以及加速研发实体IP(Physical IP)及绘图IP技术创新,使ARM在2013年在行动运算、嵌入式市场、企业应用及智能家庭市场都有显著的成长,成果丰硕
2012 ARM Design Contest设计竞赛成果出炉 (2012.11.26)
由全ARM主办,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CIC)、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协办的产学界年度盛事2012 ARM Design Contest设计竞赛,结果正式出炉!历时半年,超过110组队伍激烈竞争
7/11MEMS制程技术暨失效分析研讨会 (2012.07.11)
面对自从2007年Wii游戏机与iPhone导入微机电(MEMS)组件,设计出种种令人惊艳的功能后,MEMS应用一炮而红,许多台湾IC设计厂跃跃欲试,渴望一举攻进MEMS城池,加入智能应用产品的供应炼
无所不在的微控制器 创造科技未来生活 10/13 DTF微控制器论坛 与您携手解开MCU奥秘 (2011.10.13)
DTF微控制器论坛 自从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成为市场热卖的产品焦点之后,消费性电子产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愈来愈加明确;再加上2012整体经济表现上扬,市场需求走强,电子产业的景气也跟着回温,产品开发商对高效能、高C/P值的微控制器产品需求,只能用强烈两字来加以形容
2009 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成功大学夺魁 (2009.11.20)
ARM于周四(11/19)宣布,由ARM与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共同主办,意法半导体协办的2009 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得奖名单终于在「ARM年度科技论坛 」揭晓。成功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煞气ㄟSTM32队」以「可携式活动与生理讯号记录器」创意设计,一举夺下冠军;亚军和季军则由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组成的队伍夺得
2009 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正式开跑 (2009.04.29)
第四届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即日起正式开跑,为呼应全球对未来智能生活发展的重视,全球IP供应领导厂商ARM安谋国际科技今年特别将活动主题订为「ARM your future smart life拥抱未来智能生活」,提供国内半导体相关科系之大专院校及研究所学生一个学以致用与发挥创意的伸展舞台
Synopsys成立「前瞻设计EDA研发中心」 (2007.12.19)
为协助半导体产业发展先进制程设计技术,新思科技(Synopsys)决定在台湾成立「前瞻设计EDA研发中心」,并于十二月十八日(二)举办开幕酒会,这是第一次有EDA公司,持续将研发资源投注在台湾市场,将藉由与台湾半导体厂商的紧密合作,协助建立台湾EDA产业自主的技术,提升台湾在激烈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竞赛中之优势
ARM年度技术圆满落幕吸引近七百菁英共襄盛举 (2007.12.04)
ARM于11月29、30连续两日,分别在新竹及台北举办第七届ARM年度技术论坛(ARM Connected Community Technical Symposium 2007)。两场研讨会活动于11月29日圆满结束,并吸引近七百位SoC产业菁英前往参加
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报名进入最后阶段 (2006.12.04)
由全球IP供应厂商ARM与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National Chip Implementation Center)共同主办,台北市计算机公会(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协办的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为增进参赛学生对竞赛题目与指定平台的了解,特别举办为期两天的开发设计工具训练课程
ARM扩大与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之合作 (2006.12.03)
ARM于新竹举办的ARMR Connected Community Technical Symposium年度技术论坛中宣布,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National Chip Implementation Center, CIC)获得ARM7TDMIR、ARM926EJ-S.处理器、RealViewR CREATE系列之ESL工具,以及ARM 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3.0开发工具包等先进技术之授权
2006 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将引爆 (2006.10.27)
IP供应厂商ARM与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National Chip Implementation Center)共同主办,台北市计算机公会(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协办的ARM Code-O-Rama设计大赛,为国内首度由产业主导,结合学界与研究机构,并针对全球大专院校学生所举办的全国性软件设计竞赛活动


     [1]  2   [下一頁]

  跥Ꞥ菧ꢗ雦뮗
1 Bourns全新薄型高爬电距离隔离变压器适用於闸极驱动和高压电池管理系统
2 Basler全新小型高速线扫描相机适合主流应用
3 意法半导体整合化高压功率级评估板 让马达驱动器更小且性能更强
4 Pilz多功能工业电脑IndustrialPI适用於自动化及传动技术
5 SKF与DMG MORI合作开发SKF INSIGHT超精密轴承系统
6 宜鼎推出DDR5 6400记忆体,具备同级最大64GB容量及全新CKD元件,助力生成式AI应用稳定扎根
7 SCIVAX与Shin-Etsu Chemical联合开发全球最小的3D感测光源装置
8 宜鼎E1.S固态硬碟因应边缘伺服器应用 补足边缘AI市场断层
9 意法半导体新款750W马达驱动叁考板适用於家用和工业设备
10 Bourns SA2-A系列GDT高浪涌电流等级提升电气性能和浪涌保护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