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用氢能追求慎始善终 (2023.11.22) 为了加速迎接在2050年净零碳排的终极目标,「氢」已俨然成终极洁净能源之一。既可直接导入终端,协助工业、运输载具脱碳;同时推进发电及碳捕捉技术发展,於起始端产出灰、绿、蓝氢,并通过液/固态等载体储存输送,以逐步完整实现氢经济 |
|
TrendForce:2018年大陆晶圆制造12寸月产能逼近70万片 (2018.01.22)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指出,高资本支出的晶圆厂建设专案备受业界关注,尤其是近期士兰微、粤芯等新一批晶圆制造专案的出现,将使得产业竞争升温,并且带动产能扩增,预估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12寸晶圆制造月产能将接近70万片,较2017年底成长42 |
|
需求强劲 中国大陆封测产业链逐渐完备 (2004.03.11) 工商时报消息指出,已成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市场的中国大陆,现已成为全球半导体厂商重要布局地,虽然政府尚未开放封测厂登陆,不过大陆当地本土封测厂商及艾克尔(Amkor)、金朋(ChipPAC)等业者已将产能扩大至一定规模,大陆封测产业材料设备供应链亦已在强大需求引导下成型 |
|
看准大陆小灵通市场 力原推出PHS基频IC (2003.11.25) 力晶集团旗下的力原通讯于25日推出PHS基频芯片(Baseband IC)。力晶集团董事长黄崇仁表示,『甫问世的PHS Baseband IC,是力晶集团旗下力原、力华与力晶三家厂商在日本厂商的技术指导之下,通力合作的结晶,也是该集团整合营运链(Integrated Operation China)策略概念的体现 |
|
上海浦东已成为中国最大微电子产业中心 (2003.06.12) 据大陆赛迪网报导,上海浦东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微电子产业基地,其规模甚至已经超过整个大陆微电子产业一半。据当地半导体业界人士表示,上海浦东微电子中心的地位已然成形,未来10年将引导整个大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方向 |
|
上海浦东IC产业链 已初具规模 (2003.01.07) 大陆中新社报导,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已形成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中心的IC产业基地;据大陆海关统计,2002年1至11月,浦东各主要IC企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
|
力晶与Elpida 将合作研发0.11微米DRAM制程 (2002.12.04) 据国内媒体报导,日本DRAM制造商Elpida社长阪本幸雄,日前密访力晶半导体,双方并达成共同合作研发利基型DRAM及0.11微米制程的协议,阪本幸雄并强调不会把堆叠式DRAM制程技术移转给茂德 |
|
明基今年手机出货上看1500万支 (2002.09.30) 台湾手机厂第四季出货量,随着主要代工客户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的旺季效应下,出货量提升,明基全年可望达到1500万支,华冠单月也有机会上看40万支。 明基第三季出货量360万支,加上上半年760万支,距离预估目标1400万支仅差距280万支,明基财务长刘维宇日前表示,全年出货量有机会上看1500万支 |
|
美商高盛计划投资大陆半导体业 (2002.09.24) 根据大陆新华社报导,美国高盛公司透露,该公司旗下投资部门,已募集一笔数量可观的资金,将投向发展空间大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
高盛亚太区科技研究部主管龙森日前在上海指出 |
|
力晶12吋厂Q2装机 (2002.02.07) 随着DRAM景气回升,力晶12吋晶圆厂规划提前在第二季装机,预计年底量产,明年12吋厂月产能将提高至2万片并着手兴建第二座12吋厂。针对12吋厂兴建一事,力晶半导体董事长黄崇仁6日表示,力晶两座12吋晶圆厂将在四年内全产能投片,月产将增至7万片,并以0.13微米以下制程生产,将成为全球最具成本优势的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厂 |
|
立生半导体成立IC设计公司 (2001.12.06) 立生半导体改变组织架构,依循联电模式,将自有产品、研发人员独立为IC设计公司,本身专精晶圆代工,未来子企业再以代工订单挹注母公司。这种晶圆厂分出IC设计公司的经营模式,正在华邦电、茂硅及力晶等IC厂发酵 |
|
力晶及三菱成立力华IC设计公司 (2001.08.17) 力晶半导体董事长黄崇仁16日表示,将与日本三菱合作,成立新的IC设计公司「力华」,开发微控制器(MCU)及系统单芯片(SOC)等产品。未来,并将委托力晶的8吋厂代工生产。
黄崇仁指出 |
|
力华IC设计公司将成立 (2001.08.17) 力晶半导体昨日宣布,将利用8吋厂的产能,全力支持与日本三菱合作成立「力华IC设计」。未来开发重点将放在微处理器(MCU)及系统单芯片(SOC)的研发上,初步IC设计与代工已经完成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