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曾禹旖:通路商扮演的角色並不是單純代表原廠,有時候也代表客戶與原廠溝通,這點往往都被忽略了,代理商需要在原廠與系統廠商間建立一個Customer Interface Highway,除了建立新產品的解決方案之外,也要建立良好暢通的溝通介面。》 |
|
常有人問我,益登的競爭對手是哪個廠商?我的答案是沒有,所謂沒有並不代表我們特別厲害,認為所有人都不是我們的對手,而是說現在電子零組件通路產業,每一個廠商都有其特色,有其生存發展的優勢與競爭力。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高科技產業的競爭相當激烈,然而益登在最近幾年發展相當迅速,這不僅在高科技產業難能可貴,對於一個通路商來說更是不簡單,是否先請董事長談談一路走來的歷程,其中的秘訣在哪裡?
益登科技董事長曾禹旖(以下簡稱曾):益登成立於1996年7月,一路走來運氣也還不錯,不過很讓我們驚喜的是這個產業一直有新產品、新趨勢、新應用不斷地推陳出新,甚至類似大陸這樣的新市場,儘管起步的時間相對是較晚的,但是在時機上,益登得到不少產品、公司正要起飛的契機,相較於許多知名的代理商,多的是20年以上的產業經驗,不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候卻成為一種包袱,經驗不豐富的益登反而沒有這種困擾。當然經驗所帶來的優勢也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力,我的意思是要善用優勢。
在剛開始的幾年,益登代理的產品並沒有所謂的名牌,我們都是跟原廠一同成長,很多人說這就像孵蛋一樣,要看到成績需要時間來等待,尤其在Y2K的前幾年,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相當迅速,有很多領域的市場熱度都很高,但是益登並沒有盲目的追隨市場熱潮,事實上有很多領域在市場已經開始熱起來後再投入,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孵蛋理論的堅持,在這幾年開始發酵,成果也跟著慢慢顯現。
《圖二 常有人問我,益登的競爭對手是哪個廠商?我的答案是沒有,所謂沒有並不代表我們特別厲害,認為所有人都不是我們的對手,而是說現在電子零組件通路產業,每一個廠商都有其特色,有其生存發展的優勢與競爭力。》 |
|
專心經營代理產品
黃:在代理產品的經營上,如何選擇有潛力的產品與廠商來代理,很多廠商會透過子公司的方式來豐富自身某個領域的實力,也藉此降低失敗的風險,貴公司對這個策略的看法如何?在代理線的經營上又有什麼策略?
曾:益登在經營代理產品線的時候,把它當成是一個交朋友的過程,我們常常都在觀察市場的趨勢,尋找具備潛力的產品與公司,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產品都會在市場上成功,我們並不會在同類型的產品中,透過許多方式取得不同廠商的產品,在每一類產品中益登只經營單一廠商的產品,所謂交朋友有兩個重點,一是信任(Trust)、另一是承諾(Commitment)。如果在同一類型的產品中,同時經營好幾個不同廠商的產品,變違反了交朋友的原則。
黃:在國內零組件通路業中,市場上常會出現某種既定的印象,這類印象類似提到世平就想到Intel;提到友尚就想到Samsung、ST;提到品佳就想到Philips;提到益登就想到Nvidia,對於這樣的印象,或許代理商也不想要給市場這樣的印象,針對這種現象,董事長的看法如何?
曾:事實上我們要給市場,尤其是客戶的印象是:在要投入任何新的領域之前,先來問問益登是否有相關的解決方案。通路商扮演的角色並不是單純代表原廠,有時候也代表客戶與原廠溝通,這點往往都被忽略了,代理商需要在原廠與系統廠商間建立一個Customer Interface Highway,除了建立新產品的解決方案之外,也要建立良好暢通的溝通介面。
讓上游的原廠與下游的系統廠商都獲得最大的利益,達成一種三贏的局面,這就是電子零組件通路商的價值所在,而不只是將產品做轉手的工作,只是單純的買賣。而這樣的溝通對代理商來說,背後需要有很堅強的基數支援能力作後盾,益登總員工有175人,其中有60個應用工程師,比重超過1/3,平均1個業務員搭配1.2個工程師,可以提供原廠最堅實的技術後盾,同時帶給客戶最完整的技術服務。
市場競爭重點
黃:延續剛剛的話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於原廠來說,直銷可以掌握更多的獲利,而以客戶為導向的市場發展趨勢,更可能讓原廠意識到需要掌握這部分的能力,而加以經營通路業,這對代理商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必須要突破與再提昇的地方,策略上是否有任何因應的做法?
曾:對於電子零組件通路商來說,挑戰其實是一直都在的,這個問題大致上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原廠自己掌握通路;一個是由原廠對系統廠商提供完整的技術服務。在市場的經營部分,通路商的角度應該是協助原廠或是該領域,將市場的餅做大,而不是去考慮能掌握多少百分比的市場,原廠將代理權收回轉變成直銷的狀況當然可能,但是這是不是反而增加原廠經營的難度與成本,其實也是原廠需要考慮的,站在通路商的立場,協助原廠開拓市場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就技術服務部分,基本上游通路商協助原廠進行技術服務是基於產業分工的立場,尤其產品的發展越來越多樣化,並非單一的供應商有能力可以提供所有市場上所需的解決方案,通路商對產業或客戶的了解,還是有些許差距,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電子零組件產業還是持續的發展,因為每個代理商都有其優勢與特色之處,原廠要建立這樣的能力還是需要花很大的心力。
黃:因此建立自我的核心競爭力與差異化的策略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在面臨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時;所以簡單說起來,董事長認為益登的特色在哪裡?與其他代理商有什麼樣的區別?
曾:益登一直以來都致力於開發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的開發,並為市場介紹具潛力的公司,我們會適時的抓住產業的主流,例如在3D繪圖方面我們有Nvidia;在手機代工方面我們有Silicon Lab.等手機應用解決方案,這些廠商在我們代理的初期都是沒沒無聞的公司,產品更是市場上相當陌生的解決方案,這些產品後來不但被市場所接受,甚至成為市場上的領導廠商;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運氣,一方面也是我們正確的眼光。
內部管理與未來發展
黃:以服務的角度看起來,未來的電子零組件產業,品牌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低,是不是有可能形成原廠退居第二線,未來站在第一線與客戶溝通與提供服務的就是通路業者,甚至是所謂的應用工程師?
曾:這個問題其實對每個通路商來說都有不同的答案,端看通路商的定位為何,有的通路商以庫存為主要競爭優勢,提供客戶在任何時間需要的半導體零組件,扮演的是穩定市場供需的角色;而有些則是提供單一產品應用完整的解決方案,讓客戶再投入某項產品的開發時,就很容易的想到某某廠商,這個產業很有趣也相對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只要專注在某個領域,投入心力加以努力,就可以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所以常常有人問我,益登的競爭對手是哪個廠商?我的答案都是沒有,所謂沒有並不代表我們特別厲害,認為所有人都不是我們的對手,而是說現在電子零組件通路產業,每一個廠商都有其特色,有其生存發展的優勢與競爭力,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雖然大家都處在同一個產業當中,某種程度的競爭當然有,但是又各自都有其較為突出的部分,我認為這是相當好的現象,也是產業多元與分工的展現。
黃:益登整個成長發展的過程相當迅速,但是快速的成長或許也帶來某些問題,對於通路商來說,溝通的介面與平台相當重要,有些老牌的通路商就認為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競爭優勢,貴公司對於資訊系統的重視程度如何?對於e化所帶來的優勢有何看法?
曾:MIS系統對於公司的內部管理與外部聯絡相當重要,在幾年前Y2K的時候,這類話題更是熱門,而對於通路業來說更是如此,MIS系統扮演的角色已經越來越重要了,對我們來說一套適當、有彈性的資訊系統,是重點所在。目前我們在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都設有據點,公司的每個員工都可以從網路上,在適當的權限底下,查詢公司所有的資訊,對於公司網路資源使用的頻率就是我們考核員工的標準之一。
再者,這個資訊平台也是客戶與我們溝通重要的媒介之一,客戶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了解其所需要的零組件的狀況,也可以透過線上的技術支援,排除簡單的技術問題,以提昇效率。這個MIS系統真正需求的維護人力只有1.5人,相較於其他廠商來說,益登在這方面的負擔很低,MIS系統貴在適合,而不在複雜。複雜的系統除了不好用之外,也帶來維護的負擔。
黃:貴公司整個給人的感覺很有活力、效率,也像董事長形容的沒有所謂的包袱很清新,站在永續經營的角度上,要怎麼樣建構深厚的文化,一方面兼顧現有的優勢,一方面又培養未來的競爭力?目前是否也面臨到這樣的問題?
曾:對於公司長遠的生存發展來說,其實有諸多問題與發展需求,需要慢慢的加以建構,不過大原則只有四個字,就是簡單、透明,對於業務模式來說就是盡量簡單,因為很透明,每個人都需要有成本的觀念,這是組織運作的重點,所以員工要盡量開創每個人的價值,每一個人的成本如何,可以為公司帶來多少利益,當一個員工為公司帶來很多營收,我們也會讓他的收入有相對的報償,公司的好壞與每個員工有有關係,這是相當重要的觀念。
黃:大陸市場是一塊相當大的磁鐵,最近這幾年國內高科技產業對於大陸市場的耕耘已經成為一個常態,我們也看到貴公司在大陸的佈局已經相當完整,投入的人力也相當多,所以大陸市場是不是未來貴公司成長的主要動力?對於大陸市場與台灣市場的發展看法如何?
曾:不只是單純在大陸,我們認為台灣與大陸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基本上是互相支援的,因為台灣與亞洲週遭的日本、韓國等都將製造往大陸移動,也因此形成一種全球性的產業分工,代理商為了服務客戶勢必要做相對的因應與調整,這是大環境所造成的趨勢,很難避免。但是台灣與大陸在角色的扮演上還是有所謂的分工需求,並非是大陸市場會完全取代台灣所扮演角色與業務量的情況發生,重要的還是長期的規劃。
事實上,我們在大陸目前做的只有簡單的Design in,所有的發展與規劃還是要長期不斷地,一步一步慢慢規劃、摸索,然後建立基本的架構。大陸市場有其特性,在當地很容易創造一個新的品牌,另外大陸也很容易創造新的應用,這些都是相較台灣有機會的地方,畢竟台灣廠商在文化方面佔有一些優勢,但是經營的重點還是務實,有許多東西還是要花時間去了解的。
黃:產業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董事長也一直談到有關新興應用、產品的開發,不過相較於過去,明星產品的發掘已經越來越不容易了,在未來3~5年中,隨著產業的發展,哪些市場是有未來性、競爭力的領域,而在產品與廠商的發掘上,又應該注意哪些重點?
曾:過去10年,台灣整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與PC脫不了關係,未來的市場發展PC當然還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領域,但是成長已經較為穩定了,會帶來高度成長的應該會是像手機、LCD這類比較消費性的產品,整個產業的發展也是如此,消費性產品的比重會逐漸提昇,雖然不至於完全取代PC,但是會慢慢取得一個平衡點。
然而有很多競爭環境已經不一樣了,有一個重點就是,訊息的流通迅速,這是好處也是壞處,在過去訊息相對封閉的時代,為什麼日本可以在全球經濟上取得相當重要的地位與優勢,因為日本人對於資訊的蒐集分析能力很強,但是現在所有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取得資訊,好處是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需要的產品,壞處是資訊越來越沒有價值,環境變得很挑戰,但是透過良好的基礎工程,就可以把所需要的優勢建立起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整理\廖專崇;攝影\振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