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爱立信:5G在全球经济挑战中持续增长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3003】

爱立信最新的《爱立信行动趋势报告》预测,2022年底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0亿,并将於2028年达到50亿。尽管全球经济前景不明,5G用户数仍将比4G早2年突破10亿大关(自推出年份估算),为迄今成长速度最快的通讯技术。

台湾爱立信总经理周大企
台湾爱立信总经理周大企

全球迄今已有近230家电信商推出商用5G服务,700多个5G智慧型手机型号已发布或商用。2022年7月至9月期间,全球5G用户数新增约1.1亿,总用户数达约8.7亿。5G在北美和东北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年增近3.2亿用户,预计到2022年底,这些地区的5G用户渗透率将达到约35%。其中,台湾和南韩等5G领先市场的主要电信商表示,5G用户数提升对服务收入和用户平均收入(ARPU)产生了正面影响。

到2028年底,预计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50亿,占用户总数的55%。同样,到2028年底,5G人囗覆盖率将达到85%。全球4G用户数将在2022年底达到52亿的高峰,但随着使用者陆续升级到5G,2028年底4G用户数将降至36 亿,5G也将在2027年成为主流通讯技术。

全球行动数据流量过去两年翻倍成长,预计2028年将较2022年成长近4倍,达到每月325 EB。预估2023年,全球平均每部智慧手机的月平均数据流量将达到19GB。在预测期间(2023-2028)内,提前推出5G的市场可能会在流量成长方面领先。2022年5G在行动数据流量中的占比预计约为17%,相比2021年末的10%有所提高。预计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增至近70%,届时所有的行动数据流量成长都将来自5G。

2022年,影片约占全球行动网路流量的70%。针对抽样网路流量的测量显示,来自串流社群媒体平台的影音串流构成了影片流量的绝大部分。排名前4大的社群媒体的影音串流占据了这些网路影片流量的绝大部分。预计到2028年底,影音流量将每年成长约30%,届时将占全球行动数据流量的80%。

扩增实境(AR)生态系的发展,目前仍在早期阶段包括设备、应用程式、网路和边缘运算都需要发展新的功能,提高性能和效率。随着AR生态系的发展,AR产生的流量将可能大幅超过当前的行动流量预测。

台湾爱立信总经理周大企表示:「全球行动网路流量几??每两年翻一倍,而台湾的行动数据使用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可见消费者对於行动服务的高度需求。为了减少环境影响,我们正在携手电信商部署最新一代的节能无线系统硬体和软体、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运用智慧化方法营运站点基础设施,以打破行动网路中能源使用不断增加的趋势。」

全球无线固网接入(FWA)连结增长速度将超越此前预期。在印度加快实施其FWA计画及其他新兴市场预期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在2022-2028年期间FWA预计将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到2028年底连接数将达到3亿,其中近 80%的FWA连结将使用5G网路。

此外,该报告还强调了降低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包括电信产业可通过减少自身及帮助其他产业减少高达15%碳排放的潜力,在实现全球气候行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电信行业需透过网路现代化,打造智慧网路,采用网路性能和节能功能的平衡方法,以管理持续增长的资料流量。

關鍵字: 5G  6G  SoC  RFIC  FinFET  mmWave  爱立信 
相关新闻
上海马拉松深度采用5G-A技术 实现沉浸式观赛体验
2025手机市场竞争加剧 5G晶片与AI运算将成为各厂商研发重点
Nokia:6G预计於2030年实现商用化
越南迎向数位转型新里程 2030年实现99%的5G覆盖率
研究:生成式AI与差异化连接将影响5G下阶段发展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边缘AI应用发展 开启嵌入式智慧新时代
» STM32 MCU产品线再添新成员 STM32H7R/S与STM32U0各擅胜场
» STM32WBA系列推动物联网发展 多协定无线连接成效率关键
» 开启边缘智能新时代 ST引领AI开发潮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7.128.191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