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標準制定目前還是處在混亂不明的階段,主要理由當然是因為主要的領導廠商想在該領域取得發話權,進一步取得市場競爭優勢,但也因為物聯網技術與應用領域牽涉太廣,一時之間還是看不到由哪個陣營取得相對明顯的優勢。可是,若要發展物聯網,卻又要因應系統升級與標準不一等實務問題,那又該如何是好?
|
大同集團策略長潘泰吉博士 |
眾所皆知,大同集團投入物聯網乃至於智慧電網的發展已有不短的時間,所以累積了不少的實務經驗。大同集團策略長潘泰吉博士認為,物聯網的問題在於,要如何「定義問題」?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系統成本是關鍵之一,但後續的管理維護要如何處理?或是如何與現有的系統進行連結?軟體要如何升級來達到新的應用?系統要如何維持一定的續航力?這些問題若沒有一併思考進去,在實際執行上,就會有相當高的難度。
而大同的作法就是搭載ST(意法半導體)的微處理器的單板電腦,進行系統開發,透過不同模組的搭配來組成不同終端應用的系統,像是智慧電錶、智慧閘道器或是電動車所需要的充電控制器等,都是大同近期的成功案例。這種作法,相當雷同於開放硬體的系統設計概念,透過簡單的微處理器或是微控制器的電路板,搭配不同模組來實現許多不同的創意應用,而這種概念,已經在國外發展了不短的時間,所以在開放硬體領域中,可以很容易看到許多感測或是無線射頻等模組,能與主機板相互搭配。目前大同已經透過這種模組化系統,獲得全球各地不少客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