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一年半前,絕大多數的半導體界人士還認為,大陸地區要發展半導體晶圓廠的最大瓶頸,在於三、四十年前西方國家於巴黎統籌委員會簽署了COCOM協議,規範各國對輸往共產國家或不友善國家的精密設備,必須進行個案審議。這項COCOM如同「緊箍咒」一般,讓許多有意前進中國大陸設廠的國際大廠,建立了先天的心理障礙。
事實上,COCOM的確讓早期銷售設備至大陸的半導體業者吃足苦頭。十六年前,一批台灣留美半導體學人赴大陸發展,最先切入的就是二手設備買賣。這批學有專精的半導體人,除了要面對大陸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各種狀況,還要熟稔各半導體設備生產國對於核發出口許可( Export License)的條例規範。
如今在大陸負責半導體設備銷售的業者普遍認為,西方國家核發半導體設備出口許可的尺度,自九六、九七年已逐漸寬鬆,顯示大陸融入國際社會的努力已被肯定。經營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多年的業者,更覺十餘年間尺度鬆綁的強烈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