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型電動車,是行政院所推動的「新興智慧型產業」裡一項重要計畫,除肩負開創新經濟市場和增加就業的目標外,另一個重要使命就是達成節能減碳和保護環境的積極目的。以發展策略來說,這個計畫的立意甚好,但是發展電動車產業與推廣電動車應該是兩套思維,除了結合台灣的產業背景外,也應考量台灣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現況,否則非常容易落得吃力不討好,且與使用現實脫節的窘境。

BigPic:500x327
BigPic:500x327

以發展電動車產業來說,電動車是目前全球汽車產業的主要發展重心,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已都有電動車推出,或者已在進行從概念轉量產的階段,包含鄰近的韓國現代汽車,也已在不久前推出了首款的電動車,成為電動車市場的另一個新玩家。顯見電動車市場已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台灣位居全球ICT與電子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幾乎所有的電子系統開發與生產都與台灣有密切關係,因此台灣發展電動車相對應的產業鏈乃勢在必行,若是在此時缺席,未來產生的損失將無法估計。而此時政府的積極扶植與培育就顯的非常重要。

然而,發展電動車產業可分為兩部份,一是將台灣的ICT與電子產業打入全球電動車的供應體系中;另一個則是培育技術,生產自有品牌的電動車,成為電動車供應商之一。這兩個部份原則上是並行不悖,但在實際執行上卻有先後與難易之分。而以目前的現況來說,透過整合電動車產業鏈和扶植相關零組件企業的方式,來讓台灣打入全球電動車供應鏈應該是最先期,也是最符合台灣整體產業的作法。至於生產整車電動車當然是推動產業和行銷台灣的良策,但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仍未明顯成形之際,且自身競爭優勢仍不明顯時,實不宜作為重點政策。

至於推廣電動車,則是指推動台灣本地的電動車使用與營運。但是以目前台灣的經濟、人口、土地面積和消費文化來說,在相關配套措施與全球電動車產業成形之前,恐怕都難有作為。尤其是台灣地小人稠,且內需的汽車數量並不高,在人口集中的都會地區,其交通又應以大眾捷運系統為重,因此要說服消費者購買和使用電動車,除非在經濟條件有絕對的優勢時,否則難以推動。

而依據經濟部在今年4月所制定的「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內容,民國99年到102年期間,為台灣電動車的啟動期,總經費為新台幣70.35億元,而政府補助32.4%,為新台幣22.77億元。目標為達成3000部的電動車上路,成立10個示範專案,並結合海外示範運行,成為全球亮點。而在技術面上,預計達成降低30%的電池成本,以及制定台灣的充電站標準。

這項計劃的立意甚好,但仍嫌與現況脫節。其中實施的時間仍過早,且技術面也有再檢討的必要。在時間點上,目前全球仍未有成熟的電動車營運模式,台灣是否需要如此早期投入其實尚待評估;而在技術面上,電池技術理應發展,但是否需要制定自有充電站標準則可再議。以台灣的用量和環境來說,採用全球通用的標準應該是較合理的方式。至於要成為全球電動車的示範國,說真的,這不是很重要,制訂一套符合台灣環境與人文的實質電動車政策恐怕才是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