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景气差,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日子都不算好过,即使是电子产业也不例外。不过,在电子产业中仍有少数逆势成长的厂商,苹果(Apple),很显然是其中之一,而且表现亮丽。回顾苹果的发展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被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阵营给压着打;然而,风水轮流转,今日的Wintel阵营已面临成长滑落的窘境,而苹果则是如日中天,宛如电子业流行的代名词。
苹果计算机的麦金塔计算机与笔电拥有不少的爱用者,不过,相较于PC仍是小众。真正让苹果鲤鱼翻身的产品,其实是小小一台的iPod随身听,从2001年10月开始上市,在不到七年的时间,已经在全球卖出超过1亿台的产品。今日的iPod有多么重要呢?从支持iPod的周边来看,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得到:在汽车市场,顶级房车BMW首先支持iPod接口,驾驶人(或乘客)只要将自己的iPod连上此接口,就能透过方向盘和汽车音响面板上的按键来选播歌曲。目前,高阶的车款大多已提供此类iPod接口。
不仅如此,民航客机也开始提供iPod的座椅链接,让乘客能将自己的iPod当做航行中的娱乐中心,可以透过此项服务在自己前方的屏幕中观看iPod视讯和音乐目录。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则是,当iPod已成为主流的音乐储存和随身播放媒介,传统的家庭音响(如Bose、JVC、Pioneer等)也急于拥抱iPod,希望能成为iPod在房间中播放的最佳选择。
这是一个以iPod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庞大体系(Ecosystem),足以媲美「上一代」的Wintel王朝,而这个体系还在继续的长大中,尤其是在iPhone问世后,更进入划时代的新页,将iPod的流行意象带入手机的市场,并成功虏获大众的心。无疑地,喜欢随身听音乐的人不少,但和人手至少一机的手机市场相比,那又小巫见大巫了。所以iPhone的成功,对于苹果来说,绝对是其事业史上的一大步;对于电子产业来说,也提供了鲜明的启示。
苹果的产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为何能脱颖而出呢?不论是iPod、iPhone或iMac,只要用过了似乎就着了魔、上了瘾,欲罢而不能。其魔力说穿了不过是几个字:「满意的使用经验」,然而,如何做到这几个字,让用户认定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背后的学问绝不简单。在造型上,必须做到流行而新颖;在使用接口上,必须做到直觉而容易操作,而且要让有限的电力做长效的使用;在价格上,需要让一般消费者都买得起。
此外,在内部的一般性技术需求上,苹果并没有迷信市场第一品牌的关键零组件(如处理器、通讯模块等),重视的是功能与价格的整体效益。然而,对于创新性的技术,却勇于自我开发与掌握。最明显的例子是iPhone的Multi-touch功能,在问世一年多的现在,仍不见太多其他的品牌跟上推出类似的应用。在电子技术的新鲜感渐失的今日,苹果的成功,说明了唯有贴近用户的心,冰冷的技术才有可能发光发热。
(作者为电子技术资深自由作家,联络方式:ou.owe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