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和几个朋友聊到台湾企业在大陆建立自有品牌,大伙儿纷纷异口同声地认为,其重要性在于媒体报导内容的舆论影响力,来决定其品牌建立的发展性。大部份媒体型式的选择如:大众媒体、财经媒体、IT专业媒体等品牌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受众对象和范围的考虑。而厂商应根据本身对各种不同媒体型式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衡量标准与选择,找出最适合其品牌发展的媒体组合。

当然,领导者的形象塑造也是专业品牌厂商必须调整的方向之一。在自有品牌的建立过程中,领导者的活动力与魅力,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往往有高度加分的效果。这便告诉我们,公司的领导阶层必须学会面对大众媒体,并贴近市场,以增加其公司企业的知名度与形象。例如,国际企业的CEO陆续造访大陆,便是基于这层考虑。因受至于两岸的政治局势,台商在大陆的媒体操作上普遍比较低调,尤其知名度愈高的企业与领导人,在企业开拓的层面上,有愈多的政治顾虑。这对台商在大陆建立专业的自由品牌而言,是一项不小的阻碍。

其次,台湾企业在国际的发展上,普遍所存在的瓶颈,仍在于无法突破所谓的「工程师思维和企业文化」,从资金运用、资源分配、决策考虑、组织气氛和人才选拔来分析,这些对于专业品牌的建立,有其绝对性的影响力。由于科技产业的高阶主管多半是研发或技术背景出生,他们在公司的营运调整上会显得困难重重;即使他们有心排除企业过去的思考模式与文化包袱,但做决策时仍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工程师思维,造成策略与资源分配的落差,执行过程和结果自然不尽人意。

科技产业要走出专业品牌、改变企业文化,应该大胆启用来自不同领域,尤其是具备营销、社会、艺术和人文背景人才,形成内部一种文化变迁的力量,这是可行方案之一;另外,在人才的培育、主管提拔、资源分配与奖金分配上,也应改变过去偏重研发或技术人才的思维,才可重新塑造企业新组织的气氛。这乃是一种长期改变的过程,但对于下定决心走向专业品牌的企业而言,也是企业必须坚持的方向之一。

今天台湾在国际产业上的竞争,与韩国相较之下,讲究的是灵活,而灵活相对的是企业所能承担的风险较小,对于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较缓慢,反观韩国企业过去对发展半导体,到现今通讯产业的投资与远景,不无就是有魄力、敢赔、且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同时作长期投资的打算。在当前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快速响应环境挑战的魄力,及建立自有品牌使其可以重复使用的大投资,是韩国企业成功的重要关键。

对于台湾企业而言,大陆子公司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场所,没有总部的人事与文化包袱,又是一个偏重业务的营销单位,重新建立营销导向风格的成本与阻碍相对较低,其关键在于总部是否愿意在资金、人力和决策上,给予更高的弹性与授权,让大陆地区的中高阶管理阶层,有权利重新打造一种更符合发展自有品牌所需,但与总部不同的企业文化,甚至最后可回头过来影响总公司文化。

除非台湾企业希望继续执行其ODM/OEM的既有策略,否则大陆会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场所。大陆市场的机会不仅在于庞大的市场潜力,更让台商有机会跳脱工程师的思维模式,走向消费者思维,让其开发的产品更具市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