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爭權奪利的非常嚴重,上至國君,下至庶民百姓,所言所行無非是各種利害關係而已。所以,當時孟子拜訪梁惠王時,梁惠王也是直截了當問孟子不遠千里而來,是不是有什麼利益其國家的事情可談?其實這是稀鬆平常的想法,但是孟子卻給梁惠王碰一個軟釘子,直言何必只談利害呢?如果一個國家上下交征利,那麼這個國家社會很快就會敗危了。不過梁惠王給他這麼一說,倒也幡然醒悟,想一想還真好笑,事實就是如此的上下交征利,難怪社會家國終日惶惶不安,於是就教於孟子,想要行王道仁政,可惜整個大環境已病入膏肓,梁惠王身不由己、孤掌難鳴,終究不可為。
然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上下交征利者依然如故,能夠安於本份的時代或社會則非常少,也非常的短,這證諸當前國際社會的現實環境,我們應該都能夠深刻的體會。但這也不能怪別人,只能檢討自己,想想看那一個人不是為自己的利害而做生死存亡之爭?或許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吧,只不過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己欲立而立人」這類禮教鬆動時,那就真是人人無所不用其極,什麼寡廉鮮恥的事情也做得出來了。
可見人們講究利害關係是常態,但必須「約之以禮、博之以文」才能導入正軌。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位達官貴人上山去見一位老和尚,從山中往江河望去,看到許多船隻忙進忙出好不熱鬧,就問老和尚有什麼觀感?老和尚回答說他只看到兩艘船,這位官人不大了解,於是老和尚就說一為名、一為利,如此兩艘而已。的確這世界就只有這兩艘船在運行,或許再把孟子與梁惠王的故事放到今日,那麼學生會問老師有什麼必考題?學徒會問師傅有什麼密笈捷徑?市民會問鬼神有什麼樂透明牌?唉!難怪有人會「過盡千帆皆不是」了。
所以名利既然不可免,我們當然就要講求一個合理(禮)與安心之處。但是今天的台灣寶島,在民主開放與資訊發達之後,反而因為聰明計較、無所忌憚而上下交征利,因為舊有的倫理與禮教已經都瓦解的差不多了,人們不知所措也無所適從,更缺乏具體的共識與目標。政府現在要拼經濟,要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如果不從文化的根本─制禮作樂著手,那是很難達得到的啊!反過來說,以短視近利的心態來拼經濟、講願景,這只會落入拼選舉、要選票的口實罷了,結果當然是繼續敗壞下去。
舉幾個電子產業的例子來說吧,政府補助研究單位或學界來研發產品,竟然成果(智慧財產權)仍屬受補助單位者所有,這種好處自家人全包的情況存在已久,卻是完全不合理的一件事。美國某些聯盟組織,竟然挾著301條款的威脅,要求我政府立下即使電腦暫存的資料或備份也違法的嚴厲法條,而這在美國本土也說不通的法律,政府相關單位竟然已經初步接受,真是不可思議。再者,人們凡舉起知識經濟的大旗時,總不忘強調所謂知識的利益與財產關係,這完全受到資本強權者的擺弄而不自知,讓知識成為上下交征利的工具,真是可悲哩!
為此,有兩個著名的知識份子值得我們一提,分別是伊藤博文所講的「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還有董仲舒所講的「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的觀念,他們在大時代的抉擇上撥亂反正,一個促成了明治維新,一個促成了漢唐盛世,的確有其高明之處,我們的政府與業者至少也要有這樣的心胸才行。
(作者\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