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中以來,全球高科技產業面臨巨變,除了美中貿易衝突導致生產聚落轉移,影響全球運籌之外,COVID-19疫情、美中科技競爭、區域戰爭風險,以及新興科技應用等多元因素,皆影響科技大廠之營運,導致各主要國家紛紛調整經貿與產業政策,以因應全球環境的急遽變化,形成去全球化的風潮,使企業面臨更複雜的國際競爭與合作態勢。本文將探討半導體未來熱門的新興應用及供應鏈跨國佈局。

其實補助政策並非發展半導體產業的萬靈丹,以中國為例,除了「十三五計畫」、「十四五計畫」的大力推動外,更成立大基金強化投資整併,但在耗費巨資後,卻未能在半導體占據關鍵地位。在進入門檻和退出成本皆高的晶圓製造領域,主要半導體業者擴廠動作宜配合市場需求變動之節奏。尤其在短、中期間,資通訊產品市場能否恢復成長動能,新興晶片應用能否快速擴大,都是影響長期新投資建廠的晶圓產能否維持穩定營運的關鍵因素。

而新興應用能否有效帶動半導體需求,尤為關鍵。諸如自動駕駛/電動車、人工智慧、新世代通訊等,皆為各國產業政策所關注的重要科技方向,也是跨國企業鎖定的潛力市場商機,更是各國產業政策挹助與競爭的兵家必爭之地。

例如美國即透過頒布削減通膨法案,對國產電動車給予價格補貼,但卻不利海外電動車廠的競爭,已引起各國爭議。歐盟亦基於隱私保護法規而規範境內數據的蒐集與使用,將影響跨國企業在歐盟當地的人工智慧應用布局。日本Rapidus計畫生產使用於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用途的次世代邏輯晶片。在此發展趨勢下,未來美國、歐盟和日本亦可能在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領域展開競爭,更甚於合作。

若就未來熱門的新興應用如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領域觀之,不但美中兩國投入,其他主要國家也積極挹助政策資源。但不同於資通訊產品具有全球共通產業技術標準,各國政策將主導自動駕駛或人工智慧的使用機制與數據運用等相關法規,從中創造或營造適合當地環境的應用平台。

因此,雖然各國政策投入欲發展自主半導體產業,但各國產業政策成敗的關鍵,卻在半導體產品的出海口—新興應用市場。

對於半導體與資通訊業者而言,在此波新航海時代中,除了順應趨勢進行跨國佈局外,更應深度思考各國多元化的應用環境,順勢配合各國政策進行在地化,甚至與當地業者合作,或可藉此掌握當地市場商機,進一步減緩因跨國佈局所帶來的效率損失衝擊,甚至打造新的競爭力來源。

(本文為潘建光、洪春暉共同執筆,潘建光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