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策略上已經以電子高科技為標竿了,所以急於吸引高階的IC設計、製造與封裝測試等大廠到大陸投資設廠,特別是以上海浦東、張江工業區來形成龐大的上下游生產體系,進而塑造成為全球的半導體製造中心。所以該地區與政府推出了種種的優惠或免稅措施,來吸引全球各大廠的投資設廠,在成本優勢與就近供應市場需求的種種誘因下,許多一流的晶圓廠莫不躍躍欲試。對於台灣的晶圓代工業者來說,本來就要因應詭譎多變的市場形勢,眼光要看得夠遠也要夠快,既然上海有許多好的條件吸引半導體製造商,在商機稍縱即逝下,也都提出了進軍大陸設廠的藍圖。
政府當然也願意配合開放,只是顧慮的事情可能比較多,不像企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甚至張忠謀都說出,今天不去明天就會後悔的重話(張忠謀早先就預測十年後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半導體的最大製造中心)。其實政府與企業各有各的立場,一個要緩,一個要急都有道理,只有透過協商才能把事情做得圓滿一些,也較無怨言,成天只願站在自我中心來看問題,總是容易產生不必要的缺失。新上任的經濟部長宗才怡技巧而開明的說:「企業該走的就走,該留的就留。」只是什麼時候該走?什麼時候該留?走什麼?留什麼?這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了。
我們以為,現在的晶圓廠都是政府政策提倡下或刻意扶持的企業,如今企業羽翼豐滿、坐大了,也不要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最正確、最專業,聽一聽政府的想法與中立學者的分析也很好,不是嗎?畢竟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沒有人會刻意陷害你的。至於政府辦事大家也都知道,很容易就患了「官大就學問大」的毛病,所以盡量提出政策原則就好,不要連小細節也要管,讓企業對自己的決定去負責、讓市場去自由競爭不是很好嗎?也就是說,政府只要提出晶圓廠是否開放登陸,以及把最先進的技術留在台灣,保持領先大陸五年的競爭優勢等政策性原則就可以,其它的細節就由廠商自己抉擇。像八吋晶圓廠登陸不登陸的問題,本來就是廠商自己最清楚該怎麼做,政府應視個案給予建議或輔導就好,並長期予以關心其發展,不必介入什麼時候該走、什麼時候該留,更不必判定是該留或該走,以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