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行動寬頻需求將推動「雙網」成形
中華電信研究所所長梁隆星︰

【作者: 編輯部】   2004年08月26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6763】

本刊副總編輯歐敏銓(以下簡稱歐):在今日所謂的數位時代中,如果少了通訊骨幹的基本建設,那什麼服務也都別提了。記得不久前還在數十K的撥接時代,但轉眼ADSL的寬頻用戶已破300萬了。中華電信一直扮演著國內通訊骨幹建設的龍頭角色,而貴研究所更負有前瞻技術研發的重責大任。往前看往後看,想請所長談談國內骨幹建設的發展現況。


中華電信研究所所長梁隆星(以下簡稱梁):通訊骨幹的變革在近年來的腳步很快,在不到十年前還都是以語音的傳輸為主,但現在數據傳輸已經成為主流了。僅管如此,舊有的系統與基礎建設仍然存在,以電話線來說,全台1千3百萬對的銅線仍是構成今日數據與語音傳輸的基礎。因此,通訊骨幹的實際情況是新舊系統並存的,造成這種狀況的最大原因是經濟因素,也就是新技術雖然好,但系統全面更新的成本高昂,品質也無法保證,更何況下一代的技術隨時會推陳出新,電信業者不得不從長計議。


然而,守舊反動更是行不通。目前的xDSL的用戶雖然成長快速,其技術也仍可提升,但銅線的傳輸速度畢竟有其極限,在當前強調影音多媒體的應用潮流下,採用更大頻寬的接取技術是必然的趨勢,而光纖網路該是最佳的替代方案。


環狀光纖網絡 成果可期

目前在全島骨幹及都會骨幹的部分,光纖的鋪設已有一定的成果,其架構主要採用環狀(Ring)技術,在幾個大型都會區中佈建大環狀網絡,而都會區內部再佈建數個小環狀網絡,再加上高密度分波多工器(DWDM)的應用,讓信號的傳送更有效率。接下來的目標則是用戶接取網路的佈建,一步步做到光纖到配線箱(Fiber to the Curb,FTTC)、光纖到大樓(Fiber to the building,FTTB)和光纖到府(Fiber to the home,FTTH)。以中華電信為例,自9月起就可以提供FTTB的服務。


歐:通訊服務發展到今天,用戶已開始要求將各種服務都整合在一起,除了語音與數據網路,甚至還包括電視的影音節目服務,而這個統一平台自然是新掘起的Internet。這似乎是很理想的結果,但事實上各個已成熟的服務系統都有其特色在,也有其包袱,要怎麼做才能順利的整合在一塊?


梁:要將不同的服務整合在一塊,這對於Internet來說確實是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是頻寬上的提升,這是永無止境的需求,即使是最高能提供10Gbps、不久前還號稱高速頻寬的SDH同步光纖網路,現在看來已經不夠了;另一方面就是上述即時性的品質問題,即使現在的頻寬夠、在技術上也已有工具可用,但在影音內容的傳遞品質仍無法確實掌控。


新技術的成熟與舊系統的不可替代

以語音和數據的兩套系統來比較,其實是各有優缺點,或者應該說兩者的設計理念並不相同。以PSTN系統來說,以即時的語音品質為第一考量,然而Internet發展之初的目的在於讓數據資料能隨時隨地的收發,並不強調即時性,因此缺少對優先順序的設計,最多只能做到「盡力而為」(Best Effert)的程度。


對於語音來說,清晰而即時的品質是最重要的,否則將造成通話雙方溝通的障礙,而這也是為何各家ISP都能提供VoIP及視訊會議等服務,但因無法達到既有語音系統的Carrier等級,在推廣上就遭遇到一些瓶頸。因此VoIP能否普及,有一個重點是我剛才稍微提到的,就是所謂影音資料傳輸品質(QoS),其次我認為VoIP跟IPv6相似的地方在於,這些新的技術都需要時間慢慢、漸進式地拓展,才能取代舊有的標準。


《圖一 梁隆星表示,VoIP跟IPv6相似的地方在於,這些新的技術都需要時間慢慢、漸進式地拓展,才能取代舊有的標準。》
《圖一 梁隆星表示,VoIP跟IPv6相似的地方在於,這些新的技術都需要時間慢慢、漸進式地拓展,才能取代舊有的標準。》

因此,Internet給了我們很美好的願景,但有很多的現實仍然是要認清的。在一些情況下還是非得靠舊有系統,例如119的救難電話可不能因為停電而中斷,這時仍得靠有線電話才行。不過,無可否認地,通訊系統仍會往新的架構推進,而客戶需求便是系統更新速度的指標。不像學術單位或實驗機構強調採用最新、最先進的技術,電信業者的第一考量是成本,但只要評估認為合乎經濟效益,設備的投資就會階段性的進行。不過各種系統何時能通暢無阻的在一個平台上運行,任誰都很難提出一個確切的時間表。


歐:除了有線的通訊基本建設外,另一個通訊上的當紅話題,就是行動通訊。同樣地,用戶也希望透過無線方式來獲得和有線網路相同的服務內容,也就是希望能無線寬頻上網。由此衍生的應用與商機應該不少,您的看法如何?


梁:行動電話發展至今,也可以被視為一部電腦,許多因應時代潮流的應用紛紛被開發出來,例如中華電信提供的親子關懷服務,即是利用手機門號來作定位搜尋。手機也讓上網的功能也不再侷限於PC或Notebook,GPRS可提供20-30Kbps的傳輸速率,使用者若用它來下載一些文件資料,已經足以應付。未來推出的3G行動網路速率將可以再提昇,最高達384Kbps。


近來GPRS也發展出不同應用,例如結合衛星導航系統、GPS衛星定位,可用於車隊派遣系統,且適用範圍涵蓋全省,已有中華衛星車隊實際採用;應用在貨運業也是相當方便的,貨車司機可以仰賴連線所獲得的資訊,快速安全地送貨到各個定點,減少迷路或是找路的麻煩;對於交通控管來說,甚至可以用來監測車速,進行違規告發。在這方面的應用潛力極大,可以依據不同需求發展出不同的方案,很顯然地,行動(M)化將是企業E化的下一個重點。


雙網是必然趨勢

歐:不過行動網路仍存在著頻寬的限制,所以有GPRS結合Wi-Fi的「雙網」概念的出現,您認為「雙網」是否可行?或者說以Wi-Fi的角度是否能架構出取代現有手機系統的行動通訊系統?


梁:我同意雙網的觀念是對的,可以說是必然的趨勢。以WLAN來說,收費很低,在速度上又是3G所無法企及的,甚至足以用來提供影音內容,當它和手機服務結合,手機可以搖身一變當做電視,不僅可以看電視台的節目,也可以在演唱會或球賽現場,收看特寫鏡頭的即時轉播服務。所以雙網有其應用上的市場性,但前提是必須標準化,Wi-Fi、GPRS這兩套網路架構互通需要先有一套標準才行。


至於下一代的主流通訊系統為何?我想3G執照太貴是許多業者都遭遇的問題,以中華電信為例就花了一百億元,然而成效就不如預期,因此有系統服務業者想改以Wi-Fi來建設一個頻寬夠大的行動無線網路。但Wi-Fi的傳輸速度雖快,相對上傳輸距離就很短,要做到全省性的無縫隙服務,以中華電信既有手機系統來說,需要佈建8000個基地台才做得到,換做是Wi-Fi的系統,恐怕要佈建幾十萬個才夠。這麼龐大的基地台數需要投資的成本非常驚人,在管理和維修上更會是個夢魘。


《圖二 梁隆星說,以Wi-Fi來佈建行動通訊系統,恐怕要佈建幾十萬個基地台才夠。這麼龐大的基地台數需要投資的成本非常驚人,在管理和維修上更會是個夢魘。》
《圖二 梁隆星說,以Wi-Fi來佈建行動通訊系統,恐怕要佈建幾十萬個基地台才夠。這麼龐大的基地台數需要投資的成本非常驚人,在管理和維修上更會是個夢魘。》

成本之外的問題

再者,無線基地台數量多也會讓不同業者的網路之間相互干擾,干擾是無線通訊的重要問題。就算技術上可以克服,但回歸成本問題,這樣的結構仍然有其困難,目前Wi-Fi雖然沒有頻率收費的問題,但為了避免頻率上的干擾,我預期政府?早會進場管制,對頻率的使用採取收費措施,例如單一頻段需收取多少費用,而這些費用加總之後,其成本說不定與3G的高額執照費無異,因此以Wi-Fi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從Wi-Fi走向無線廣域網路的可行性仍有待觀察。


除了成本,安全技術能否配合也是雙網的關鍵。這是一個頗為矛盾的選擇,因就服務來說,愈容易使用愈好,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來使用;管制愈多,愈難操作,自然就會讓愈多人卻步。但當應用性與生活更息息相關時,就會有隱私權或交易安全的問題,這時服務商還是得提供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


早期使用撥接網路可以依賴密碼,現在Internet乃至於Intranet等網站資料進出也有防火牆可以加以保護,但在行動網路上就不太可行,需要另謀途徑。有一種作法是one time password,使用者在登入網路時,系統會以簡訊傳送一組密碼至使用者的手機上,使用者接收之後必須在特定時間內輸入才有效,如果密碼傳送之後隔了一段時間沒有輸入使用,該密碼就會失效了。


由頻寬與價格看ADSL發展

歐:另一個最近常被提及的疑問,就是在日前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內寬頻費率高於鄰近的亞洲數個國家,主流的頻寬速度也落後人家不少,而日本的服務品質則讓人羨慕,其主流頻寬已達40Mbps。請問您對此看法如何?


梁:這個問題我們常常被問到,當8月初NTT DoCoMo總裁應邀來台灣演講時,我們也曾請教他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ADSL這項技術因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連線距離就是一個關鍵,如果用戶所在位置與機房在3公里以內,那麼連線的速率與品質跟光纖無異,然而頻寬會因為距離越遠而降低,即使在日本,最好的頻寬大約是12MB,住家離機房較遠的用戶也只能享有低於12MB的頻寬。


所以日本在政策上認為ASDL已發展到了極限,堅定認為光纖服務才是趨勢,很早就非常積極地投入FTTH的建設,並已開始提供服務。由於光纖的接取速度動輒100Mbps以上,僅管普及率還不是很高,但也讓日本公民的平均傳輸速度比別的國家高出許多,而平均成本也低上許多。他們的思考與作法確實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梁隆星小檔案

現任︰中華電信研究所所長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系學士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碩士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博士候選人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博士


重要經歷︰


泰電電子開發部工程師


交通部電信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交通部電信研究所副研究員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中華電信研究所交換研究室主任


中華電信研究所副所長


榮譽:


博士論文一篇,分別發表於國內外期刊及研討會。


發明專利:


高速度非同步傳送模式並列緩衝式交換器等共十項。


著作:


個人著作計Conference paper三十三篇,Journal paper十篇。


相關文章
NEC SL2100/UC PBX打造智慧通訊
4G LTE不僅是速度 更是服務
高整合3G模組加速智慧車上路
聯發科能否守住中國的一片天?
台灣行動寬頻上網服務新戰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 工研院IEK眺望2025通訊業 網通安全產值破兆
» 遠傳電信營運每年減碳5萬噸 獲施耐德電機永續發展影響力獎肯定
» 工研院MWC 2024展會直擊:5G-A通訊、全能助理成下一波AI風潮
» 經部「2023玩學5G新視界」 領台灣網通產業躍上國際舞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1.19.23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