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研院IEK舉辦的「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系列今(23)日邁入第二天,在下午登場的「通訊產業發展趨勢」場次說明,面對通訊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通訊韌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藉此探討各國與企業如何提升網路韌性以應對各種威脅,確保未來的通訊網路既安全又可靠。
|
由工研院IEK舉辦的「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探討各國與企業如何提升網路韌性,以確保未來的通訊網路既安全又可靠。 |
依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通訊與智慧聯網系統研究部經理陳佳滎指出,現今通訊產業正經歷著令人矚目的變革與創新,5G技術逐漸實現普及、緊接著6G也已經蓄勢待發,各類發展願景和應用情境已紛紛出爐,包括結合低軌衛星、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讓全球網通產業邁入下一個更快速、更穩定的時代。
台灣通訊產業雖受惠於2024年全球寬頻基礎建設需求,支持網路頻寬升級、Wi-Fi 6/6E產品的市場需求也持續提升,輔以AI高流量應用需求帶動企業級交換器升級等,成為台灣產品出貨主要動能。但因為網通設備去庫存化情形仍在2024年上半年持續,壓抑產業今年成長動能,總體評估2024年產值約為NT.1兆2,784億元,較去年衰退2.4%。
若庫存調整在2024年下半年結束後,預計2025年全球網通產業需求將重回正常水準。加上延續2024年雲端與通訊基礎建設需求,帶動台灣高速光纖接取設備、DOCSIS 3.x Cable產品、Wi-Fi 6/6E無線設備、5G FWA固網無線接取設備、5G小型基地台等設備持續出口,預期2025年台灣通訊業產值約為NT.1兆2,940億元,較2024年成長1.2%。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通訊與智慧聯網系統研究部分析師楊玉奇於剖析「無線網路新架構:從5G Open RAN到AI RAN發展趨勢」時表示,歷經約5年嘗試與努力,原來主張5G開放網路架構可獲得低成本和靈活彈性兩大預期效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許多電信商也不再堅持要與多元供應商合作,甚至又陸續回到過去與單一套裝設備商合作的現象。
工研院資通所通感融合網路應用技術部技術副理王韋程分析「通訊發展新關鍵:6G通感融合技術發展與創新應用」,強調工研院近期成功在5G基地台上實現通感融合(ISAC)技術應用,不僅展示了5G網路的廣泛感知能力,也為未來6G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與歐盟大型實驗網計畫6G-Sandbox合作,推動全球通訊感測技術的進步。
如今ISAC技術不僅能在現有的5G商用基地台上運行,還能提供更高精度的感知能力,例如人體活動辨識和環境感知等。這使得5G網路不再僅僅是通訊平台,還能用於安全監控、交通管理、健康監測等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尤其是在智慧工廠和無人機領域的應用,將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自動化水平。
基於現有通訊基礎設施,未來將能更有效地利用頻譜資源,並顯著降低硬體成本與能耗。這將極大提升通訊網路的智能化與應用範圍,從智慧城市、無人機應用到智慧製造,6G技術將開創更多創新應用場景。
工研院也攜手歐盟6G-Sandbox計畫,透過國際合作,加速了技術驗證和標準制定,並擴展了台灣產業在歐盟供應鏈中的影響力。未來隨著工研院持續推進ISAC技術在多個應用場景中的實驗與落地,台灣將成為全球6G產業的重要合作夥伴。
此外,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通訊與智慧聯網系統研究部分析師楊欣倫進一步分析「通訊韌性新視界:全球風險下的通訊韌性發展策略與商機」,並表示:通訊韌性已成為各國政府高度重視領域,紛紛投入資源強化基礎設施,與採用多元的通訊備援方案。
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通訊與智慧聯網系統研究部分析師呂珮如針對「衛星通訊新商機:論陸海空場域衛星終端生態關聯」專題演講,並指出已在軍事與機上連網應用市場窺見多軌用戶終端整合趨勢,預期未來在通訊衛星終端生態關聯將從衛星營運商的專屬支配權擴展至系整商、飛機製造商。台廠在多軌衛星整合商機下,可從多方利害關係者多角經營滲透,甚至從客戶、通路夥伴身分反向影響營運商對設備的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