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業是近幾年來最熱門的新興行業,不過卻也逐漸面臨衰退的趨勢,因為業者為了網路的基礎建設投入大筆資金。然而對業者而言經營最困難的部份不在於籌措資金建構高容量的光纖網路系統,而是在將數百億的資金投入市場後要如何獲得實質的回收,以回饋大批的投資者。然而,儘管是在支出與收入不成比例的情況下,通訊業者卻沒有停止擴張版圖的動作。未來2年內,頻寬將會以驚人增加,而這些新增的寬頻容量勢必導致供給遠遠多過於需求的局面,並造成業者以低價互相廝殺的難題。
現在有許多人在質疑寬頻網路的建設是否會像是150年前的鐵路時代,許多財團一轟而起紛紛鋪設鐵道,而事實上有許多路線都是重疊的,焉知鐵路經濟只是曇花一現。過去通訊業的經營者表示網路流量每3到4個月就增加一倍,這項論點也受到專家反駁。雖然未來消費者仍對頻寬有大量需求,例如自網路下載音樂或電影等,或許可使供需勉強平衡,但供需平衡是卻不代表能帶來大量盈收。隨著固網業者舉債的比例越來越高,大筆投資恐將難以回收的疑慮日深,通訊業恐將面臨艱困的考驗。事實上許多寬頻網路公司在業績蒸蒸日上的同時卻也面臨嚴重的虧損。
去年,對通訊業者而言可以說是戰雲密佈的一年,觀察者對通訊市場的疑慮充分反應在各家業者的股價表現。PSINet Inc便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其股價由去年一月初由50元狂飆至月底100多元,隨即一路下滑跌至年底不到1元。其他例如AboveNet、AT&T、Level 3、Sprint、 UUNET、Williams等,去年度的股價可以說是腰斬再腰斬。
過去六個月紐約與倫敦間傳輸價格下跌了45%,未來價格下跌幅度可能會更大。在面對寬頻的產品與頻寬價格急速下跌,寬頻業者將會歷經一段艱困的整頓期。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提昇服務品質、提供顧客更多的附加價值便成為生存的關鍵因素。好比說顧客肚子餓想吃漢堡,吃了漢堡會想要喝可樂,配薯條。如果顧客要自己一樣一樣分開買,漢堡65元,薯條35元,可樂25元,一共是125元,但是到麥當勞買套餐不用100元就全都買的到,甚至還會附送贈品。企業以專線上網若是要自行跟設備商買設備、跟ISP買頻寬、有了主機還要找幾個工程師來維護、甚至準備機房等等,是全然不具經濟效益的作法。
網索一直積極與設備商與軟體供應商進行策略聯盟,便是希望能以最經濟實惠的方式有效率地替顧客解決這樣的問題,ISP不單只能扮演ISP的角色,更是Communication Solutions Provider,要讓顧客能一站購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