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在記憶體市場中所佔的比率並不高,和DRAM相差甚遠。據Dataquest估計,DRAM的產值約為231億美元,Flash卻只有471億美元。不過,1999年卻是Flash的一個新里程碑,在市場規模上首次超過SRAM的45億美元,並開始贏得半導體業界廣泛的重視。Flash應用的範圍遠比DRAM來得廣泛,其價格得變動也比DRAM來得和緩,且設計上和系統的依存度頗高,附加價值則比DRAM來得高。故其市場大小並不能夠完全反應Flash的實際重要性,其發展潛力反而是深受矚目。
即使是將專業核心放在CPU的Intel,對於Flash的微細化和系統支援也是不遺餘力,甚至將Flash視為跨入無線通訊領域之助攻的角色。日本業界更持續1998年來減緩DRAM投資的動作,轉而投注心力在Flash。台灣業界也急於和Flash掛勾,想藉此彰顯自己的前瞻性。
1999年下半年Flash的嚴重缺貨促使各製造商加緊Flash產能的擴充,期望能跟得上2000年行動電話手機和其他關鍵性應用的需要。依照野村綜合研究所的估計,2000年的手機出貨量為4.1億台,較1999年成長46%,雖比預期低,卻已是人類歷史上生產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
手機受到季節變動的影響以及新加入製造商增多造成的產能擴大效應,反使2000年第三季產銷失衡,第四季起出現了生產停滯的現象。Electronic Journal的估計則較為保守,認為2000年手機市場只有3.8億台,下半年的成長遲緩,出貨量恐怕只有約1.9億台左右。
手機需求不如預期,遂削弱了Flash的光芒,受到DRAM市場疲軟之影響,價格不再水漲船高,然而Flash的應用雖以手機最大,其他領域的需求亦十分殷切,故仍呈現缺貨的狀態。唯供過於求的時間可能提早在2001年下半年發生。
諸如Set-Top Box、PDA和DVD等數位消費電子產品,出貨量固然和手機、PC足足差了一位數以上,但因隨著機能的擴大,容量的增加速度頗快。此外PC周邊設備,原來使用MaskROM方式,已有被Flash取代的傾向。MaskROM的供應商愈來愈少,使得最少下單的量增大,增加需求者的困擾,而寧以Flash替代。
2000年的Flash市場大放異彩,已有業界估計產值將至少較1999年成長1倍以上。因此許多重量級製造商已經試圖擴產,或加速製程的微細化,如Intel在2000年下半年邁入0.18μm製程,AMD和富士通合資的FASL第三晶圓廠提前在2001年中旬生產;而Sharp除增加生產線外,也計畫委託聯電旗下的NFI代工。
至於Atmel和STMicro等業者也有類似的擴充產能計畫,故依Electronic Journal的估計,如果2001年手機的市場成長率低於30%,則2001年下半年Flash市場恐有供過於求之慮。
未來將持續推動Flash成長的動力將來自多元化系統的需求。除了手機之外,數位相機、MP3 Player等都會成為驅動成長的動力(表一)。台灣業界應嘗試走出侷限在PC BIOS用之低容量的市場區隔,嘗試往較高容量的新市場推進。雖然Flash製造商在2001年將會面臨新的考驗,但也有業者抱持較樂觀的看法。原因是在IA產品概念的帶動下,將常會有令人意料之外的表現,如數位相機即是一例。台灣業界嘗試以多樣化的角度,支援各種不同類型的產品,藉以分散風險,方能在2001年續造佳績。
《表一 NOR型Flash的市場需求<手機不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