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擴展車規LiDAR智慧感測力 安森美推出矽光電倍增管陣列產品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21年03月02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126】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今天發表全新RDM系列矽光電倍增管(SiPM)陣列,將光學雷達(LiDAR)感測器能力擴展到其廣泛的智慧感測方案陣容。ArrayRDM-0112A20-QFN是目前市場上首款符合車規的SiPM產品,滿足汽車產業及其他領域對LiDAR應用的需求增長。

安森美半導體發表全球首款車規矽光電倍增管(SiPM)陣列產品,適用於光學電達應用
安森美半導體發表全球首款車規矽光電倍增管(SiPM)陣列產品,適用於光學電達應用

ArrayRDM-0112A20-QFN是單片1×12 SiPM像素陣列,基於安森美半導體的RDM製程,可實現對近紅外光(NIR)的高靈敏度,從而在905奈米(nm)處達到領先業界的18.5%的光子偵測效率(PDE)。SiPM的高內部增益使其靈敏度可達到單光子水準,該功能與高PDE結合使用,可以檢測最微弱的返回信號。因此,即使是低反射目標,也能偵測到更遠的距離。

SiPM技術近年來蓬勃發展,由於其獨特的功能組,已成為廣大市場深度感測應用的首選感測器。SiPM能在明亮的陽光條件下進行長距離測距時提供最佳的訊噪比性能。其他優勢包括較低的電源偏置和較低的溫度變化敏感性,使其成為使用傳統雪崩光電二極體(APD)的系統的理想升級產品。SiPM採用大批量CMOS製程生產,可實現最低的偵測器成本,從而實現應用於廣大市場的LiDAR方案。

使用激光測量物體的距離已跨越了汽車、消費和工業應用領域。在汽車領域,LiDAR可用於提升安全性和駕駛輔助系統(ADAS),通過與其他感知模式互補和提供冗餘,輔助如車道保持和交通擁堵輔助等功能。LiDAR正普遍用於全自動駕駛的使用案例,例如機器人運輸,以安全地實時導航環境。受益於ArrayRDM-0112A20-QFN的高PDE,支持這些功能的LiDAR系統已被證明可在300米以上的距離測距。更遠的距離使車輛有更多時間來應對意外障礙。

安森美半導體汽車感測部門資深總監Wade Appelman表示:「LiDAR提供的高解析度深度數據可在充滿挑戰的微光條件下即時準確地識別物體。ArrayRDM-0112A20-QFN是首款符合車規的SiPM,將提供遠距離、高性價比的LiDAR方案,以實現下一層次的安全和自主性。我們正不斷加強我們的感測器組合,提供多樣化且互補的感知模式,為實現更高級別的ADAS和自動駕駛鋪路。」

Yole技術與市場分析師Pierrick Boulay表示:「Yole Developpement (Yole)將LiDAR視為實現汽車全自主化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其功能必須達到2+及以上級別。生產符合車規並具有足夠性能水準的感測器,將成為汽車應用大規模採用LiDAR的關鍵推動力,根據目前的趨勢,預計在2019年至2025年之間的複合年增率為+144%。」

ArrayRDM-0112A20-QFN符合AEC-Q102和按照 IATF 16949開發。

關鍵字: LiDAR  感測器  車用電子  安森美 
相關產品
Microchip支援NIDIA Holoscan感測器處理平台加速即時邊緣AI部署
安森美第7代IGBT模組協助再生能源簡化設計並降低成本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安森美CEM102類比前端
安森美推出超低功耗影像感測器 適用於智慧家庭和辦公室
兆鎂新推出新37系列工業相機配備onsemi AR0234感測器
  相關新聞
» 英飛凌泰國後段廠動土 目標瞄準電動車、物聯網與工業應用
» GenAI漸成PC標配 2025年市佔將到六成
» 機器人進駐手術室 英國大學醫院引進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
» 受惠物流、高階自駕需求 光達市場2029年產值估53.52億美元
» AI驅動龐大資料生成 將迎來下一波雲端儲存需求挑戰
  相關文章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 雙臂協作機器人多元應用與創新商業模式
» 在邊緣部署單對乙太網
» Microchip Switchtec PCIe® Switches工程人員開發及管理的好幫手
» 半鑲嵌金屬化:後段製程的轉折點?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1KBJ4ZZGSTACUKP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