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生醫產業關鍵趨勢鐵三角 健康福祉、醫材及應用生技產業漲幅高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893】

工研院今(21)日發表2023生醫產業關鍵趨勢,涵蓋精準藥物、再生醫學、智慧醫材三大面向。蛋白降解藥成為新藥開發的主流之一,藥物傳輸技術更是兵家必爭;再生醫療雙法進入立法階段,國際研發趨勢轉向異體細胞治療,off-the-shelf(立即可用)、自動化生產成為產業新動能。另外,神經與認知疾病治療已成為智慧醫材新商機。工研院建議業者透過早期參與機構研發、善用場域驗證,推出更全面的生醫解方,帶動生醫產值持續提升。

圖左至右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沈欣欣、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等人合影。
圖左至右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沈欣欣、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等人合影。

工研院長期深耕精準健康等領域,持續研發新穎生醫科技並扮演產業平台角色。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放眼今年最新趨勢,工研院建議,業者專注技術研發時,可借力使力組隊結盟參加各種產業平台,與跨領域會員交流合作,才能儘快達成技術落地,進軍國內外市場搶商機。

此外,工研院也透過技術處成立的「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將各項智慧科技與廠商共創,提供產品臨床前驗證,加快業者商品化腳步,成立兩年來累計已輔導逾百家廠商。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指出,根據IEK Consulting報告,2021年精準健康全球市場涵蓋藥品、再生醫學、醫療器材,為2,314億美元,至2025年將達到4,654億美元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15.0%。另外,根據2022生技產業白皮書,臺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從2012年3,590億元,增加到2021年6,665億元,複合年成長率約為 7.1%,觀察各領域的複合成長率,以健康福祉產業漲幅最高(9.2%),次之為醫材產業(9%)及應用生技產業(6.1%)。

工研院深耕智慧醫電、再生醫學、醫藥研發等重點技術,跨域共創產業生態,切入國際生醫市場價值鏈,並且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工研院建構2023六大生醫產業關鍵趨勢

面向1:【精準藥物】

[關鍵趨勢1]蛋白質降解藥物(Protein degrader)的研發熱潮將延續,最新已朝向開發靶向RNA藥物,以阻斷疾病的產生。

[關鍵趨勢2]力求又快又準有效率!「藥物傳輸技術」為各大藥廠兵家競爭之地。工研院投入開發「脂質奈米粒子技術(Lipid nanoparticles, LNP)」,目前鎖定傳輸核酸藥物之「載體、配方」開發當中,現正徵求核酸藥物廠商先期參與、共同投入開發。

面向2:【再生醫學】

[關鍵趨勢3]細胞治療由個人化(自體)轉向off-the-shelf(現貨型、立即可用)的異體細胞治療。

[關鍵趨勢4]工廠化!公私聯盟合作,協力聚焦再生與生物製劑量產技術。工研院開發出臺灣第一座MIT貼附型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已取得臺灣、美國專利,目前正與業者洽談技轉中。

面向3:【智慧醫材】

[關鍵趨勢5]複合影像、擴增實境沉浸體驗科技進入手術應用,工研院開發出「智慧腫瘤射頻熱消融系統」是全球第一台單機整合超音波影像、微創手術、演算法的射頻熱消融系統,已技轉仁寶電腦,今年將協助業者送審臺灣、美國之醫材認證並取得上市許可。

在骨科手術方面,工研院打造首座「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並建置手術導航機械臂整合與驗證技術,正協助瑞鈦醫材將導航系統導入達明機器人的機械臂,升級機械臂符合醫療安規,提升臨床精準度。

[關鍵趨勢6]新藍海浮現--數位治療逐漸轉向神經與認知疾病治療, 工研院針對目前帕金森氏症的主流治療方法「深腦刺激術」,正開發一套全球首見的「微創式OCT術中輔助導引監控系統」,應用「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技術結合AI人工智慧,可在開刀時提供顱內斷層影像及組織辨識,協助醫師改善現有臨床技術限制,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預計今年將送件人體試驗。

工研院期望以科技建構「健康樂活」的應用領域,深耕智慧醫電、再生醫學、醫藥研發等重點技術,跨域共創產業生態,並切入國際生醫市場價值鏈,加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關鍵字: 醫療器材  工研院 
相關新聞
高效能磁浮離心冰水機降低溫室效應 工研院助大廠空調節電60%
2024國家藥科獎揭曉 醫材軟體研發見碩果
HLF高峰會首次移師新竹工研院 吸引全球10大創新生態系代表齊聚台灣
智慧校園 ICT+AI 把關 7-11未來超商X-STORE 8啟動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 開拓農業伴生創電新模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ChipLink工具指南:PCIe® 交換機除錯的好幫手
»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63.1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