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加劇,氣溫不斷升高,住商和工業建築內的空調用電佔比也快速上升。經濟部能源署已制定多項空調能效法規,工研院今(26)日也攜手坤霖、復盛與漢鐘精機等台灣冷凍空調壓縮機和冰水機製造商,共同發表台灣首款「低溫室效應磁浮離心冰水機」,且將AI應用於節能空調的創新技術,宣示降低空調用電及碳排放的決心。
|
工研院攜手業者共同舉辦「低溫室效應磁浮離心冰水機」成果發表會,宣示降低空調用電及碳排放的決心。 |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在未積極改善管理的情境下,直到2050年空調的電力需求將再增長3倍。惟若提升設備效能並使用環保冷媒,則將有助於達成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提出「全球冷氣承諾」中,2050年用於製冷的排放量減少68%的目標。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鄭名山表示,隨著企業用電需求快速增長,空調系統在建築耗能中佔比逐年攀升,因此政府期望透過ESCO(能源技術服務)等節能補助方案,鼓勵用戶導入高效率設備與系統以進行空調的深度節能。
其中用於中央空調系統的冰水機,始終為空調產品中耗電量最大的單體設備,其節能潛力至關重要。工研院特別針對產業痛點進行技術突破,成功自主研發關鍵零組件,並推出具高效率、低碳、無油特性的磁浮離心冰水機,不僅節電效能提升達20%以上,每冷凍噸更可減少碳排放1,700kg。
且為了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蒙特婁議定書吉佳利修正案》針對高度引發暖化的HFCs(氫氟碳化物)冷媒的管制已正式實施,台灣也計畫於2024年啟動HFCs核配制度,並規劃於2029年削減10%的消費量。
工研院與合作企業則突破了國際禁用高GWP(全球暖化潛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冷媒的限制,與業主擔心冷媒更換後效率衰退的疑慮,成功的開發出台灣首款GWP冷媒磁浮離心冰水機的自主關鍵技術,包括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壓縮機核心零件、流力組件設計與效率優化平台等專利與技術。
更順利將技術移轉台灣冷凍空調領導廠商?霖、復盛、漢鐘等企業,合作建構供應鏈,推出更高效率與低碳排的空調產品進入市場,比起進口產品更具備競爭優勢,除了創造產業升級效益外,更能進一步拓展高效率低碳空調產品普及市場。
如今該採用低碳冷媒R1234ze的冰水機,已正式導入環球晶圓廠區汰舊換新冰水機的實際應用示範,目前運轉的節電量已達60%。鄭名山期許,透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能加速高效率低碳磁浮冰水機的普及,協助實現2030年節電345.7億度的深度節能目標、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