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後疫經濟來臨 跨域整合專業創新商機
工研院《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 報導】   2020年10月06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514】

在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來襲之下,全球正面臨重新洗牌的局勢。為掌握新常態(New Normal)市場契機,找出臺灣新定位!工研院今(6)日舉辦《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暨跨域創新論壇,除了發表年度專刊,並邀請多位知名貴賓及學者參與論壇,包括: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酷碁科技總經理鍾逸鈞、臺灣生醫材料公司總經理廖俊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健格科技董事長李坤鍾等專題演說,針對後疫時代臺灣產業競爭力及人才議題進行探討。

工研院《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暨跨域創新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工研院《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暨跨域創新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跨領域人才乃大勢所趨,在後疫時代,唯有以人為本的跨域創新,方能帶動轉型升級,成就多元韌性。工研院研議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洞察未來十年市場需求,無論是自駕車、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等應用,都是需要跨領域整合方案,充分反應出跨領域專長的重要性。

工研院長年投入跨領域合作,每年服務逾1萬家不同領域的企業,是人才跨領域成長的最佳平台;此外,工研院不僅培育跨領域人才,也培育跨國人才,繼2019年工研院以機構對機構的方式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攜手開發前瞻AI機器人技術,建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學研合作網絡;今年將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副校長Elizabeth H. Simmons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預期會以人工智慧跨領域先進神經工程或腦肌介面的技術應用為合作啟始,加速跨領域前瞻研究及市場應用。

劉文雄進一步指出,國發會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我國2020年已提早進入「人口負成長的時代」,對企業首當其衝的影響是勞動力不足,根據牛津大學Oxford Economy研究團隊預測,現有的702種職業,未來10-20年有47%會消失。科技人才是工研院不可或缺的基盤,因此工研院除了致力育才,也展開留才的超前部署,兩年前推動工研院文化改造,重視以績效為基礎的薪資與獎勵,並建構「創新的思維」、「開放式溝通」、「敏捷式管理」三項文化DNA,鼓勵同仁跳脫框架,不怕失敗,嘗試創新的做法與突破;打造開放對話的環境,營造溝通信任的共事經驗;以及以目標為導向,提升敏捷管理及創造新的團隊成果,營造出更有利研發人員發揮創意、追求夢想的環境,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與工研院同行,共同開創未來。

2020年代表字「機」:是危機,也是新機運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暨人工智慧策略辦公室主任蘇孟宗指出,2020年可以「機」作為代表字,意指危機,也將迎來臺灣的新機運。今年有兩件撼動全球的重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以及美中貿易戰已經演變為科技戰,兩者在規模及影響上,均造成國際重大危機。新冠肺炎全球確診已超過數千萬人,許多專家預測,未來每隔幾年就會出現重大疫情,可能會成為全球的新常態;美中對峙則造成全球既有的製造供應鏈分裂,並衝擊全球科技創新的研發合作生態。加以數位經濟來臨,預期大企業將加碼投入資源與科技,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將產生大者恆大的趨勢,臺灣中小企業占所有企業的比例高達9成,無法決勝於規模。

根據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研究結果,預測2020年臺灣製造業產值將為18.6兆元新台幣,產值較去年減少約5%。面對困局,蘇孟宗進一步指出,「危機」即「轉機」,2020年也是調整臺灣產業體質的最好時機。

他建議,臺灣受限於資源條件及國際製造版圖的遷移,要從在臺建廠生產出口到海外(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基礎上,接下來應發揮在地多元文化與服務的精神等優勢,力拼高度專業、技術整合實現跨域創價。具體來說,臺商可建立以臺灣為基地的全球製造布局(製造台灣,Made by Taiwan),負責製造策略的「大腦」角色,透過跨國分散式製造策略,進行智慧技術布局,賺取智財、遠距營運監控分析、IT系統等附加價值商機。

專刊揭示:臺灣亟需5大跨域創新、4種關鍵新人才

在《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當中,總共匯聚22個國內外經典案例,並從中歸納分析出後疫時代來臨,臺灣應積極發展的5大類跨域創新—跨區域創新、跨應用創新、跨技術創新、跨世代創新與跨文化創新,不僅只聚焦在經濟,更展現對於社會與環境的關懷;以及實現跨域創新的4大關鍵創新人才—創意偵察員、創新促進者、堅毅實驗家與資源啟動者。

工研院希望透過此專刊向大眾分享研究成果,改變臺灣在製造思維長期影響下,追求薄利多銷的代工製造模式,鼓勵臺灣政府與產業以人為本、以創新為工具、以創造在地價值為手段,順應這波全球局勢所帶動的產業變遷,重新定位臺灣在後疫新國際情勢的定位與發展。

圖說: 工研院《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暨跨域創新論壇,圖為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右四),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右三),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左四)、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經理洪德芳(左三)、酷碁科技總經理鍾逸鈞(左二)、臺灣生醫材料公司總經理廖俊仁(右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右一)、健格科技董事長李坤鍾(左一)等專家學者合影。

關鍵字: 人工智慧  工研院  酷碁科技  健格科技 
相關新聞
工研院解析CES 2025洞見趨勢 AI科技全面滲透生活
工研院亮相CES 2025 顛覆醫療照護新未來
AI需求大爆發 2025全球晶片市場規模將突破6900億美元
愛德萬測試:AI與HPC持續驅動半導體測試成長 加速拓展類比測試領域
工研院歡慶電光50周年 百位半導體及光電業者齊聚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 雙臂協作機器人多元應用與創新商業模式
» 在邊緣部署單對乙太網
» Microchip Switchtec PCIe® Switches工程人員開發及管理的好幫手
» 半鑲嵌金屬化:後段製程的轉折點?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38.15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