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能源採集走出實驗室 2013年出貨上看1.6億套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10年08月2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152】

典型的能源採集系統,通常包含免費的能源來源,例如連接於某個機械振動源(一般建築物中常見如空調系統管路或玻璃窗)上的壓電轉換器。這些小型壓電元件能夠將微小的振動或應變差轉換成電能,再透過能源採集電路進行轉換,成為下游電路的供電來源。而這些下游電路,則包括某種類型的感測器、ADC(類比數位轉換器)或超低功率微控制器。這些元件能夠獲取所採集的能源,並以電流的形式存在,接著啟動感測器來取得讀數或測量結果,再透過超低功率無線收發器來傳輸這些數據資料。

由於能源採集技術廣泛而多樣化,很難估計整個市場的規模有多大,目前的研究方向,多半傾向於分析該技術如何取代電池的實際量化,而且還有很多應用沒有被發現。根據市調機構Darnell Group的報告指出,到了2012年,將有2億個能源採集器與薄膜電池投入應用市場。至於汽車、家庭、工業、醫療、軍事以及航太等領域的能源採集應用市場,將從2008年的1350萬套,成長到2013年的1.641億套。

無線感測網路可測量溫度、壓力與振動等參數,並將測量到的資料,透過無線網路發送至監測系統或控制中心,因此成為能源採集技術的首要應用目標。根據置放位置的不同,這些感測器節點應用在工廠自動化、條件監測和智慧建築領域,可從光、振動或其他方式採集能量,比如,鐘錶、計算器以及藍牙耳機等都是光伏電池應用的潛在領域。這些無線感測網路能帶來的直接好處非常多,例如能省下昂貴的感測器線纜,而在難以到達的建築角落中,也可以輕鬆安裝無線感測器。

近年來,能源採集技術已走出實驗室,逐步普及於生活角落中。雖然短期內,能源採集技術還不會完全替代所有電池應用,但其優勢已開始顯現。使用無線感測器,不需更換電池或維修便能持續運行數年,這真正達到低能耗、綠色環保,並且為使用者帶來長期的低成本效益。

關鍵字: 能源採集  Energy Harvesting 
相關新聞
電池再見 人體能源再利用
Gartner:能源採集技術成主流 還要等十年
用Wi-Fi為手機充電 指日可待
能源採集大不易 突破點就在靜態電流
沒電力?小便就能拿來充電!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 STM32WBA系列推動物聯網發展 多協定無線連接成效率關鍵
» 開啟邊緣智能新時代 ST引領AI開發潮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9.1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