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hinatimes報導,不同於國內一線IC封裝大廠如日月光、矽品等,隨著晶片封裝技術主流由傳統導線式製程(Lead Frame)跨入植球式製程(Ball Array)而積極擴充高階封裝產能,二線封裝廠因缺乏資金與研發能力等因素,而面臨技術斷層危機。業界人士表示,若二線廠在今年仍無法突破進入植球封裝市場的技術瓶頸,未來恐將面臨接單量逐漸縮小的營運窘境。
該報導指出,由於半導體主流製程由0.25微米跨入0.18微米以下,為了支援小尺寸但高頻率的晶片特性,後段封裝技術也開始出現世代變更,其中最主要的技術趨勢即為由傳統導線式製程跨入植球式製程,包括東芝、IBM、德州儀器等整合元件製造大廠(IDM)的新款晶片,封裝製程大部份由塑膠平面晶粒承載封裝(QFP)改為閘球陣列封裝(BGA),台灣不少IC設計業者也陸續跟進相同的封裝製程設計轉換動作。
但此種製程的轉換升級,卻造成一線封裝廠與二線封裝廠間,出現更嚴重的技術斷層現象。由於新世代封裝將傳統封裝流程進行拆解,分為封裝基板、晶片植凸塊、電路打線等不同製程,因此封裝廠要進入植球式封裝市場必須同時開發這三項技術因應,並必須投入相當大的資金,所以資本額較小的二線廠幾乎沒有能力發展,只能看著一線大廠規模日益龐大,且不斷壓縮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業者表示,目前上游客戶在一般晶片封裝技術的選擇上,仍保有導線封裝與植球封裝等多種選擇,但新推出的晶片大多數改為植球封裝,尤其應用在新款彩色螢幕手機的相關晶片,幾乎是全部改用BGA等植球式封裝技術,所以訂單幾乎集中在一線大廠手中。去年二線廠獲利情況較一線廠出色,這是因為二線廠大幅整合後,訂單全數集中在幾家較大型的封裝廠手中,但隨著今年上游客戶晶片封裝製程採用植球封裝後,二線廠未來可接訂單量將會日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