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材料日前成功開發奈米級高容量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既可縮小鋰電池體積,更能延長手機待機時間。材料所預估,鋰電池正極材料每年的需求量達2000噸,而正極材料的年需求值約25億元。材料所預估,未來將隨著3C及電動車輛產業的蓬勃發展,對高容量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市場需求,將會大幅成長。
材料所指出,鋰電池主要分為鋰離子電池及鋰高分子電池二大類,其中鋰電池已經被大量應用於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PDA等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根據日本IIT研究所調查報告,全球鋰電池需求量將由2002年的7.7億顆,大幅增加到2005年的9.9億顆。材料所估計2002年鋰電池正極材料約7,600噸,到了2005年正極材料需求量將達9800噸,產值則超過120億元。
而彩色手機市場的快速成長,也帶動國內鋰電池產業的蓬勃發展,預估國內鋰電池年需求值達250億元以上。材料所鋰離子電池計畫經理陳金銘表示,3C產品往高解析度化、動態全彩化等多功能目標發展,對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需求更迫切。鋰電池的正極材料,占所有材料成本最大比重,也是影響電池性能最關鍵的材料。
材料所在經濟部科技專案的支持下,利用具專利的奈米氧化層材料表面改質技術,有效降低材料放熱量,並大幅提升材料安全性。開發出的鋰鎳鈷材料的電容量較傳統鋰鈷材料的性能提高30%以上,價格則較傳統鋰鈷材料便宜二成,預料將成為下世代鋰電池的關鍵性正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