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一線的MCU業者來說,物聯網是相當熟悉的名詞,投入佈局也有了一段時間。然而,我們也知道,從早前的8051架構,到了ARM在32位元架構的頻頻開疆拓土,所謂的「架構之爭」的討論,一直都是市場所關心的話題。而這個討論,放在物聯網市場一樣也不例外。
|
Silicon Lab微控制器產品行銷總監Daniel Cooley |
過往在8位元市場都有相當穩定表現的Silicon Lab,為了投入32位元市場,破天荒採用了ARM的Cortex-M3架構,但在8位元領域,卻絲毫沒有讓步的打算。Silicon Lab微控制器產品行銷總監Daniel Cooley接受本刊越洋採訪時表示:「我們肯定看到了ARM架構在嵌入式市場上迅速成長。」
不過,Daniel Cooley談到,儘管有人相信基於ARM的MCU對8位元架構變得更有成本競爭力,ARM的Cortex-M0/0+核心很快就會取代8位元架構。但他直言,8位元MCU在未來許多年內將繼續保有健全而穩定的市場。包含開發工具的8位元解決方案有非常龐大的安裝基礎,有很多開發人員也用慣了8位元架構,但16位架構,如TI的MSP430核心,就有機會逐漸被ARM的32位元架構所壓倒。「總體而言,我們看到了ARM架構的MCU的市場在穩定成長,8位元的市場持穩,16位元的市場則在下滑。」
在物聯網的無線通訊方面,Daniel Cooley則是指出,在乙太網路線或電力線傳輸不易連上的連線裝置中,加入無線連結能力是物聯網在設計上的挑戰,但可透過具無線射頻專長的嵌入式開發人員來解決。「我們相信,沒有一種無線或有線技術能應付物聯網在整個網路上的所有需求。」
如果要開發出符合成本效益的物聯網產品,工程師就必須為應用選擇最佳的無線技術。因此,物聯網會涵蓋各式各樣的標準式無線協定。裝置如果要能通行網際網路,也需要支援通訊頻道的網路協定(IP)。雖然Wi-Fi原本就支援IP,並適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和個人電腦,但就由電池所帶動的連線裝置來說,它太過耗電。對於不必直接與使用者互動的低頻寬應用,反倒是2.4 GHz的ZigBee(由ZigBee聯盟首創的開放式無線協定)、藍牙和sub-GHz的無線電技術就提供了低功耗的無線鏈結,這就很容易整合到嵌入式系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