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綠能或是電機產業都很需要大功率的電力來驅動系統運作,像是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或是馬達控制等都是相當常見的例子。再加上近年來節能減碳已成為全球勢不可免的浪潮,從政府乃至於產業界都投入了不少資源。
|
亞洲首座的功率模組測試實驗室在工研院成立。(圖片:工研院) |
不過,工研院院長徐爵民卻談到,儘管各國政府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全球2013年的碳排放仍然略高於2012年,顯示其整體效果不如預期,但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提升系統的整體效率,這也是唯一的因應之道。
有鑑於此,工研院整合電子與光電研究所、機械所與產業上下游的業者,成立了亞洲首座的功率模組測試實驗室,希望能協助產業界的技術與市場競爭力可以有所升級。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劉軍廷談到,就分工方面,電光所負責電子與功率模組領域方面的研究,機械所則是負責整體系統與馬達的研發。
劉軍廷坦言,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的技術實力名列前茅,但在功率半導體與模組方面的表現,則明顯落後外商許多,理由便在於整體的產業生態並沒有建置起來,反觀國外的業者,幾乎都是都是採取一條龍的方式,以致於無法打入國外市場。若能提供相關的認證數據,便有機會取得國外市場的認可,這對於國內業者具有相當大的幫助。他更透露,此一實驗室可說是串連了上下游的功率相關的國內外業者,並可協助國內業者進行IGBT元件的封裝與測試,希望能減少不必要的時間。但電光所的眼光並不只於此,針對目前全球所聚焦的SiC(碳化矽)元件,也有投入研發與佈局,未來若有進一步的消息會再告知大家。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先進構裝技術組組長駱韋仲則是談到,此一實驗室取得IEC-60747與AEC-Q101的認證,業者直接在該實驗室通過認證後,便能將產品向有此認證需求的國外市場行銷。他也表示,此一實驗室前後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以成立,而會先以這兩個標準作為認證規範,主要也是聽到國內許多業者們的聲音,在進行充份溝通與討論後才有這樣的結果。
駱韋仲不諱言,雖然名為功率模組測試實驗室,實際上所聚焦的目標,將會以電動車領域為主。所以不論是小型電動車或是大型電動巴士,原則上都能滿足業者的需求。此外,眾多應用領的功率模組中,就屬車用電子的進入門檻最高,因此像是業界所熟悉的太陽能逆變器專用的功率模組,此一實驗室也能完全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