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2020汽車產業四大趨勢:電動化、新競爭者、資訊共享、新科技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0年02月13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9443】

因應顛覆性科技正翻轉汽車供應鏈的數位轉型,而近期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更是衝擊全球車市,產業內部轉型需求增加,融合科技應用和電動化汽車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3)日發布《2020年汽車產業趨勢與展望》報告,提出「電動化、新競爭者、資訊共享與科技」4大驅動因素,將可協助汽車業者適應價值鏈轉變,並在面對國際供應鏈及新科技衝擊時,得以靈活應變調整營運模式、推動內部轉型、投資尖端核心技術以順應產業趨勢。

《2020年汽車產業趨勢與展望》報告,提出「電動化、新競爭者、資訊共享與科技」4大驅動因素,將可協助汽車業者在面對國際供應鏈及新科技衝擊時,得以靈活應變調整營運模式,以順應產業趨勢。
《2020年汽車產業趨勢與展望》報告,提出「電動化、新競爭者、資訊共享與科技」4大驅動因素,將可協助汽車業者在面對國際供應鏈及新科技衝擊時,得以靈活應變調整營運模式,以順應產業趨勢。

尤其隨著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與共享汽車等科技帶來的新技術,勢必為汽車產業帶來重大影響,Deloitte分析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不同的現況,預估部分供應商在未來5~7年間可能損失20%收益,其他高度成長的供應商則可創造3倍以上的獲利。且除了產品的成長潛力與廠商的產品差異化能力影響之外,管理階層還應建立策略性計畫,以決定是否維持現有產品;或藉著整合各業務單位,達到擴張規模與降低成本等效果。

預估截至2025年為止,全球配有電動化動力系統的小客車數量將達到2,500~3,000萬輛,其中純電動、插電式油電混合等各式新動力系統的汽車數量會平均成長34%,採用怠速熄火技術的傳統內燃引擎與內燃機動力系統的傳統汽車數量則會減少。加上近期全球化的疫情造成中國大陸供應鏈暫時停擺,汽車相關產業將協調供應鏈之間的調度,以分散零部件生產風險。因應這類短期衝擊,也將間接加速業者思考汽車電動化的可能。

為因應此電動化趨勢,部分企業已開始整頓其產品與企業結構;而電動化動力系統相關企業的成長與擴張,亦可能帶動供應商間的併購及增加非傳統業者的投資,或使傳統供應商進行策略重整以在市場中獲利。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許多大型科技和消費性電子產品供應商正加入汽車市場,挑戰既有的汽車業者和商業模式,新進者因為持有更充裕的資金和技術,透過投資與購入資產持續更新科技設備,將原本線性的價值鏈轉為網狀整合,汽車的車用電子系統串聯其他產業提供的服務,來打造車聯網生態圈,間接促使傳統供應商加速轉型。

以及兼顧環保和安全的智慧汽車服務已成為近期產業的發展重點,利用即時的數據分析,將有助於打造安全防護及達到提高效能和降低成本之目的。勤業眾信報告指出,區塊鏈技術會是打造智慧生活的重要關鍵,串聯相同的標準、儲存及分享車聯網數據,藉即時數據功能控制自駕車軟體。

另由於汽車科技發展與性能的轉變,帶動電動化技術和相關軟硬體設備需求,反轉以汽車「硬體」為發展重點的傳統,改為「資料與服務」為主的兩大發展趨勢。隨著科技融合的腳步不斷邁進,各產業將有新科技人才與技能需求,相關人力策略也將有所改變。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斷了傳統汽車的供應鏈,德勤中國《面對疫情,汽車行業如何抵禦風險》報告分析,現階段應從「人、財和物」三方面著手,關注消費者需求,創造更多與消費者的接觸點,亦須留意財務風險,及加強上下游合作關係,以提供更具彈性的供應鏈。

關鍵字: 自駕車  電動車  勤業眾信 
相關新聞
英飛凌攜手Stellantis力推下一代汽車電力架構
2024新北電動車產業鏈博覽會揭幕 打造電動車跨界平台
瑞薩與Nidec共同開發8合1的E-Axle PoC系統為電動車提升高階整合
研究: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競爭升級 中國供應商持續擴大市佔率
勤業眾信攜手資策會數位創新方案 助製造業邁向智慧低碳新紀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積層製造醫材續商機
» 一次到位的照顧科技整合平台
» 運用嵌入式視覺實現咖啡AI選豆
» 醫療用NFC的關鍵
» 【新聞十日談#40】借力數位檢測守護健康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P895VT8STACUK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