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極端氣候造成的威脅,經營業者在維護通路品質之餘,也須強化產銷調節能力,行政院農委會近年全力推動冷鏈物流體系,於(5)日舉辦「建立農漁畜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專家座談會,邀請農漁畜產業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策略及產業成果,以及如何精進強化相關措施。
為了發揮最大效益,農委會指出,針對旗艦物流中心、區域冷鏈物流中心、批發市場及產地端經營業者已依照其不同功能投入建置,冷鏈對產品價格及農民收益的提升極具重要性得到認同,並應積極推動食農教育及推廣活動,增加冷鏈產品區隔性及消費大眾認同感。農業部將成立,也正向行政院爭取更多經費擴大推動,強化內外銷市場競爭力,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由於投資成本高及業者缺乏冷鏈知能,農糧產業昔日較缺乏由產地至消費端全程冷鏈的經營場域,近年農糧署以集團產區、外銷供果園、策略聯盟或大型理集貨包裝場等集團式經營為輔導對象,共同使用降低投入成本,大幅提升儲存期及品質,例如南部洋蔥3-4月採收後,可以冷藏方式貯存供應至8-9月,提升產品質量,另旗艦及區域冷鏈物流中心也逐步發揮區域調節功能。
未來將進一步依產業需求於產地建置集轉運中心,媒合專家協助業者提升外銷技術,並評估於重要外銷國家建置冷鏈設備或基地,全力提升內外銷競爭力。
因應消費市場冷鏈體系畜禽產品需求日益增加,農委會表示,透過建構冷鏈物流及品質示範體系計畫協助畜禽產業升級,項目包括畜禽產品的市場冷鏈、冷鏈及宰場設施設備、以及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畜禽產品運輸車輛冷藏(凍)櫃體等,以確保產品的衛生安全。
本次會中呈現近年來建立農漁畜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成效,業界並強調「掌握冷凍倉儲量者決定市場價格」,除了持續強化冷凍倉儲量能之建置外,在漁產品加工/省工設備、開發初級或深度加工(調理食品)品項,以及加工前端之用冰需求等面向。未來將持續擴大推動畜禽產品建置冷鏈物流體系,並盤點全台漁產品製冰量能,針對製冰量能不足之處規劃,滿足加工前端低溫需求。